为留守儿童送上暑期“导航仪”
作者:钱军 李晓萍 发布时间:2012-08-08 浏览次数:298
“我们夫妻俩都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到学生放假,我们就对孩子安全心惊胆战,听到暴雨、地震、台风的新闻,更是没心思上班。今年暑假,孩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们,海安法院的法官召集他们开座谈会,还带他们参观法制广场,讲了好多安全知识,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8月6日,江苏省海安县法院少年庭吕群法官前往该县城东镇王某家走访时,回家探亲的孩子母亲拉着法官的手,不停地表达着担心和谢意。
今年上半年,海安县法院少年庭三位女法官深入全县中小学调研和法制辅导时,不少教师反映暑期长假中,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又暂时脱离老师的管教,很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到留守儿童王某家家访时得知,王某今年才13岁,其父母已在广东打工4年有余,小王常年跟着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生活。小王9月份即将升入初中,由于其比较调皮,爷爷、奶奶监管越来越力不从心。他爷爷对法官说,他们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其他事情无能为力。教育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仅海安县城东镇像小王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50多个。
少年庭女法官以敏锐的直觉,对上述现象予以高度关注。向院领导汇报后,获得肯定和支持。她们迅速与县妇联、教育局及消防部门联系,在全县范围内以镇区为单位,开展巡回讲座,召集孩子们举办“周末相约”活动,以人身、心理、法律为主线开展“三个安全”专题教育,为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提供导航。
人身安全教育,讲述家庭消防安全知识、防水防电安全要领以及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方法,告诫青少年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在雷电天气随意使用电器,一旦发现同伴溺水或触电,立即呼救,不盲目营救。心理安全教育,告知心理调节方法,重点灌输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法律安全教育,借助案例剖析,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同时针对当前盗窃、诈骗、抢夺等常见手段,给青少年提出应对“坏人”的招数,教育他们在出行、乘车时注意交通安全,遇到突发事件时学会自我保护。
据悉,今年暑期以来,海安少年庭为留守儿童举办暑期安全讲座15场,个别走访学生40余人,受到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