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拐
作者:朱迅翎 发布时间:2008-03-04 浏览次数:1500
老拐不是人,而是60年代手工加工面粉的石具。
那时,不消说机磨、钢磨,就是用牲口拉磨也拉不起。人饿得打晃,牲口饿得皮包骨,一旦趴下就很难再爬起来,所以有的饲养员想了个法儿,晚上用绳将牲口吊起来。
俺一家7口的口粮,全靠娘一双手,“拐”着我们吃。
拐磨子,为两片平滑的石片组合,相对的两面,刻有沟槽,漏面粉所用,一侧安一木柄,握手用。因几家合用多停放在浓荫下,或置放一家的院落内。
白日,娘在生产队里劳作,挣工分。分得口粮,多为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山芋等。晚上,娘将袖子一卷,一手往磨眼里投粮,一手吃力地推动拐磨子,“嗡嗡嗡”,拐磨子,一圈一圈地转动了。小麦或玉米,便从沟槽里,一圈一圈漏下来,娘的汗珠也一圈一圈滴落下来……
遇上山芋干,太整,磨眼下不去,便先用木棒敲碎,再投入磨眼中。山芋干,拐出来的面粉,呈粉末状,易飞扬。每逢这时,娘总是用簸箕遮挡一下。我常在梦中,听到“嗡嗡嗡”拐磨声,透过窗纸,瞧见印在窗纸上娘一起一伏的身影,禁不住潸然泪下。为减轻娘的负担,我几次上学时,抓把玉米或芋干放在口袋里,饿了嚼一把,以粮代面。
70年代,出现了“机磨”,所谓机磨,即用大于拐磨的石盘,十几盘大石磨,一字排开,利用杠杆原理,改制成机械石磨,用柴油机带动,机子一开,十几盘开磨,一起转动,很有气派。用机磨那天,乡里村里,敲锣打鼓,人们奔走相告;娘热泪盈眶。
目下,机磨又被钢磨取代。几年前,俺家自筹资金,在三巷租了三间平房,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如今面粉加工厂已初具规模,加工大楼拔地而起,妻子当上了小经理,俺娘当顾问,每当五乡八村的村民,推着、拉着、开着大车小车,来加工面粉,娘摸着子粒饱满的粮食,望着轰鸣的一台台钢磨,心里就像打翻的蜜罐子,甜得往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