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京讯:229上午10时,南京下关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室。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备受关注的任命仪式。开放式的会场里,下关区法院精心选拔出的30名提请任命的候选人民陪审员依次进入会场落座,由许小真院长向常委会介绍每一位候选人和提请任命理由。经常委现场表决,30名候选人均全票当选。常委会领导向新任命的人民陪审员颁发了任命书。至此,下关区法院首届通过广泛选任方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正式走上工作岗位。30名新任陪审员中,有省、市劳动模范、大学教师、现役军人、医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也有普通职员、工人、社区工作者。退休人员占16.7%。既有党、团员,也有民主党派人士、普通群众。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93.3%,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各占43.3%。最大的65岁,最小的24岁。

200711月以来,下关法院采取面向社会公开选任人民陪审员的方式,经过三轮严格考核,层层筛选,和任前培训、测试,选取了30名具备“六有”条件(有热情、有认知、有声誉、有能力、有时间、有精力)的候选人,顺利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的任命。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8月出台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既可以由组织推荐,也可以由公民自荐,但由于宣传不够、难度过大等因素,法院系统仍几乎无一例外地沿用组织推荐方式,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一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下关法院的做法,还原了立法的初衷和本意,切实贯彻落实了十七大“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精神。从担心无人报名,到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最终圆满完成换届选任工作,这样一次有益的成功尝试,给予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

成功选任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人民陪审员制度落到实处尚有很多工作要做。据悉,下关法院目前已就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管理、使用、考核评价等拟定了完整的工作方案,近日即将开始为期4天的岗前培训,内容涉及审判实务的各个方面,全部由该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