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盐城讯:随着死刑案件二审开庭的全面铺开以及对抗性、冲突性和暴力性突发性事件在加剧。盐城中院把建立有效预防和处置涉诉突发事件工作体系和机制创新,作为提高司法警察快速反应能力、协同配合能力、有效处置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该院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双重领导”的原则和江苏省高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全市法院预防和处置涉诉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着重构建“一二三四五”格局:即,成立一个指挥中心。全市法院按规定成立处置涉诉突发事件指挥中心,指挥人员由各法院院长担任,组成人员吸收相关负责人参加,实行统一指挥;二是依靠司法警察和公安(武警)两支队伍;三是将涉诉突发事件划分为一般、重大和特别重大三个等级;四是分清涉事法院、事发地公安机关与行为人所在地法院、公安机关等四方,在处置涉诉突发事件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五是制定包括处置原则、用警程序、报告制度、法规保障和物质保障在内的五项规定,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

该院还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四项规则”的要求,狠抓司法警察的体能技能训练,着力提高装备科技含量,司法警察年训练日都在四十五天以上,各法院法警大队都装备了囚车、安检仪器和各类警械用具。去年,建湖法院在一执行案件中,现场有数百名不明身份人员企图阻挠执行人员执行,该院法警大队立即出动,运用娴熟的警棍盾牌攻防技术,震慑了不法人员,保障了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彰显了法院的权威。

随着涉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及其其他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两级法院及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逐渐形成,与检察、公安以及武警等机关也达成思想共识,形成了合力。去年在审理一起袭警案中,中院领导和公安局领导现场指挥,紧急调集百余名司法警察和公安干警到场,充分显示了内外配合联动机制的威力。近年来,全市法院司法警察累计调警数十次,出动警力数百人次,保证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和重大案件开庭无一差错,发生的数十起涉诉突发事件,在有关各方的有效配合下,基本上都得到及时化解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