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盐城讯: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一个法院法官整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如何才能提高案件质量,打造出铁案工程,创建一流审判业绩?今年下半年以来,滨海法院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套既适合自身实际又能不断促进案件质量提高的工作机制。

下半年的案件发改数较去年同期的发改数下降70%。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提高法官素质上下功夫。该院意识到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就不可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审判成果。为此,在对法官的培训上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大力鼓励法官攻读在职法学研究生,对报读研究生的法官,在学杂费上给予报销一半的优惠,并在法官提拔、晋升、晋级方面优先考虑,至今全院已有7人取得法学研究生学位;其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安排法官参加各种培训、学术讨论、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法院为法官授课,让法官感受最新的法律知识和前沿的学术观点、法学理论;再次,大兴调研之风,把调研工作作为提高法官素质和促进审判质量上台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院掀起了人人参与调研,个个都出成果的格局,学术论文和调研成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所撰写的论文首次获得最高院奖励。通过投入培养专家型法官体系,提高全院法官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案件质量提高。

二是在发挥集体智慧上下功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型疑难案件,确保案件在程序、实体和法律适用上处理正确,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形成铁案工程。该院通过不断的摸索、探求和思考,大胆在民商事审判方面首推疑难案件集体会诊制,由民商事的业务庭庭长和资深法官组成疑案会诊小组,规定各业务庭和人民法庭审理的疑难案件在合议庭合议得出结论后形成书面报告提交会诊小组,由会诊小组在每月召开两次会议上对疑难案进行会诊。自从开展会诊制以来,会诊小组已召开会议6次,讨论各类疑难案件30多件,均没有出现上诉被改判或发回重审、当事人缠诉的现象;其次是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不再是“一言堂”、走过场,对委员的议案工作进行考核,提前3天将案情发给各委员,对委员的意见进行书面记录,每个季度公布考核的结果。使得各委员认真评判案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得马虎大意。

三是在规范案件质评上下功夫。该院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办法》、《案件质量评查评分标准》、《案件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已审(执)结的各类案件,由审管办随机抽取20%比例的案件从诉讼材料送达、庭审操作规程、证据认定、法律适用、裁判文书校对、案卷装订等几个方面进行认真评查逐卷逐页评查。对案件评查实行一案一卡制度,将评查结果记录于卡上随案存档;建立案件质量季度通报及个案质量分析通报制度,将每个季度评查的结果形成审管通报在全院通报,点明具体的承办人和案号,让每位办案法官紧绷案件质量这条神经。同时对上诉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先由审管办质评,再由纪检部门调查案件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的行为。

四是在落实绩效考评上下功夫。把发改案件列入法官的绩效考核,并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权重。承办人复议意见、审管办审查分析意见及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意见均归档保存。发改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职级晋升、先进评比及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个人被认定一件错案的,扣除岗位津贴的二分之一,个人全年累计被认定错案2件以上的,扣除全部岗位津贴,并取消个人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庭室全年累计被认定错案3件以上的,取消庭室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由于措施到位,案件质量优良率从2006年的89.5%上升至2007年的96%。当事人缠诉、来信来访明显减少,2007年仅有6件,比2006年下降了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