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连云港讯:连云港新浦法院针地处中心城区,群众对法院整体形象期望值较高,司法配套服务要求较细的特点,今年以来,围绕抓管理、强素质、树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细化司法为民服务措施,促使全院审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截止目前,收案总数增加近一年来600件,未结案件同比却下降31.52%;上诉率、发改率同比下降,案件执结率、调解率却始终居全市基层法院之首。今年被江苏省高院授予“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诉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并被最高法院授予“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单位”。

围绕“三化”抓管理。积极采取措施,以经常化、规范化、人性化的“三化”管理,推动法院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实战演练经常化: 作为社会矛盾冲突的集散地,近年来,到法院上访、闹访、暴力抗法以及围攻、伤害法官,冲击、围堵法院等过激事件频发,鉴此,该院把开展突发性事件模拟演练作为提高干警司法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际演练,增加干警的快速反映能力和对紧急事态的分析辨别及处置能力。在处理一破产企业30多名职工因不满住房安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因为人数多,事情相隔时间长,矛盾积怨深,在耐心多次的解释、劝说无效,并在极个别人成心闹事的情况下,该院及时将群访人员隔离,并迅速控制现场秩序,疏散围观人群,妥善控制住了局面。类似突发性事件,今年以来有多起都得到有效控制。日常管理规范化:坚持以管理为基础,统一着装,文明接待,规范立案工作;遵守司法礼仪,强化时间观念,严明纪律要求,规范庭审活动;统一文书制作格式,明确送达要求,及时输录案件信息,规范结案程序;建立动态指标提醒机制,开展司法数据分析、案件跟踪监督、审判质量评查、法官业绩考评等工作,规范审判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不仅使法警队伍外在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全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现如今在新浦区法院,小到行人、车辆的进出以及办公楼上香皂、垃圾筒的摆放等,均做到了井然有序,规范整齐。后勤保障人性化:在不断配强物质装备,全年购置7辆办公用车、更新近50台电脑及打印机,配备安检、监控等装备的同时,院党组在细微末节之处给予干警充分的关怀:租借民房改建成食堂,解决干警用餐的后顾之忧;建起自行车棚,方便干警停车;院里种植草坪,放置盆景,美化整体环境;逢年过节与值班干警同吃团圆饭;中秋佳节为出差干警家属送上一份月饼;干警执行任务受伤了,及时到医院慰问探望,做到管理不循私,保障讲人情

强化“三员”抓服务。 司法秩序的维护,固然离不开强制力,但真正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遵守,却在于法院平时一点一滴的工作。新浦区法院从构建和谐司法的大处着眼,从便民利民的细微末节之处下功夫,强化“三员”作用,提升司法为民服务内涵。强化服务水平,做为民服务员。 新浦区法院在在规范院内秩序、美化院内环境、强化便民措施的同时,不断强化干警素质,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塑强法院形象。一位拄着双拐的当事人开庭结束在法院门口打车被拒载后,值班干警二话没说,找来一辆警车将他护送回家;一位老大爷带着孙子,还没有上班嚷嚷着要立案,年轻的法警不是指责他的无理,而且一个标准的敬礼之后彬彬有礼地迎上去,将他们带到接待室,请坐下来,递上一杯热水,以自己的行动消除当事人的误解。二是强化纠纷化解,做信访接待员。畅通领导接访渠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院长预约接访、分管副院长轮流接访、中层干部包案等纠纷化解机制;坚持信访案件首问责任制度和信访案件倒查责任制度,强化干警信访责任意识,引导干警认真对待信访工作,确保矛盾不上交、不流转、不激化。不论是院领导,还是普通干警,人人都是法院形象,个个都是信访接待员,在新浦区法院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动。三是强化法官释明,做法律宣传员。针对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心存顾虑的心里,新浦区法院积极做好法律释明工作。一是制度上墙明示到位:相关制度上墙或是印制成册,让初来乍到的当事人对诉讼过程心中有数,避免道听途说,偏听偏信;二是咨询解答服务到位:对一些外地当事人及电话咨询相关诉讼情况的当事人,及时准确做好法律解答。一位深圳当事人欲变更扶养关系,通过电话咨询后将相关手续传送法院后即立了案,省去了来回奔波及不必要的诉讼成本;三是审前判后释明到位:针对当事人对法律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而对法律产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且实当好法律宣传员,引导当事人服判息诉,促进司法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