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慎始”的思考
作者:陈雷 发布时间:2007-11-14 浏览次数:1997
近日,我学习了省高院纪检组沈文祖组长《在全省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审判培训班上的讲话》,讲话中,沈组长对法官如何做到廉洁自律提出了“十慎”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慎始”,沈组长指出:“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不能搞下不为例。”
《左传》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其意思是仔细、谨慎地做某件事情,自始至终毫不怠慢,就不会有窘迫之患。几千年来,“慎始”一直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而今作为法官,我们更应时时警惕,处处警醒,对于不法行为寸步不让,牢牢地守住第一次,保证自己的廉洁。
但是,时处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一片花花世界中,处处隐藏着诱惑,法官的吃穿住用行样样都融入到这个世界中,在密集的社会关系网里,稍不留神就会把持不住自己,迈出违纪的第一步。其实,一个人的一生,无论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法官来讲,最好当然是把握住自己的第一次,不过,万一不小心破了例,我们应该怎么办?是一而再、再而三,一发不可收拾;还是以此为鉴、深刻反省、痛改前非。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明朝御史,去拜见都台长宫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瀚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读了这则“轿夫湿鞋”故事,我在思考:如果轿夫一直谨慎小心自己脚下踩出的“每一步”,没有“踩进泥水坑”,他是否会永远谨慎下去?应该说,他会一直谨慎下去,会一直“择地而行”,因为他怕弄脏了自己的鞋子,由此我看到了慎始的重要。但是,当他不小心第一脚踏进泥水坑里的时候,他的鞋子脏了多少呢?不可能一双鞋子都脏了的,至少说他还没有脏到袜子,还没有脏到裤子,还没有脏到上衣。如果这时候轿夫仍然“择地而行”的话,那么,他只是脏了一点点,干净了大部分。不过很可惜,这位轿夫却由此便“不复顾惜”了,可以想见,最终他会是泥泞满身,一无净处了。
在轿夫的内心世界里,应该是“慎始”这种思维方式在支撑着他,对他来说,第一次永远是最重要的,但是第一道防线一旦被冲垮,他很快被击败了,这就是破罐子破摔。我们要了解,常在河边走,偶尔也会被河水打湿了鞋子,我们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因为鞋子湿了,便“不复顾惜”,因为雨水还没有打湿裤脚,没有侵蚀到足部。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自暴自弃,放纵自己,放弃自己多年来养成的良好操守与品质,放弃自己多年来的理想与追求。鞋湿了,仍然有必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有必要“择地而行”!
作为法官,最重要的是固守第一道防线,但是,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我们该如何选择?答案已是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