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官”与做“人”
作者:陈雷 发布时间:2007-11-02 浏览次数:1844
不少人说法官不好做,也有不少人说法官很好当。“不好做”与“很好当”这两种观点折射出做法官的不同标准。我认为:“法官不是好不好做的问题,而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法官做得好坏,与做人品味的高低息息相关。
假如没有高尚的人格做基础,做法官就容易跌跤。譬如,为了追名逐利,不惜趋炎附势,请客送礼,四处钻营,抱大腿,找靠山,不要人格和尊严;为了功成名就,不择手段,尔虞我诈,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自我感觉也许不错,但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后痛骂。可想而知,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名与利”能够维持多久?而一旦事情败露,反倒会身败名裂,让人耻笑。
因而,做法官与做人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做法官”要先学会“做人”。“做人”是“做法官”的前提和基础。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做好官做好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而做官只是你一段人生的经历,要走好这段路,必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那这个“人”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做一个宽容厚道的人。宽容厚道是一种胸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做法官就要宽容厚道,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任其肆意妄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而坚定。只有这样,法官才能设身处地的替当事人着想,才会秉公办案。
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当事人负责也是一种责任。你担任的职务越高,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你所处的地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老百姓拥护他,就是因为他把对人民的那份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做一名好法官的重要前提。
更要做一名品行端正的人。古语说:“先修身而后求能。”客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成为一名法官,但最终经不起考验,可能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法官才有正气。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正直。一个正直的人,会体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第二要严谨。严谨是对生活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严谨体现在工作作风上,是务实、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体现在生活作风上,是洁身、克欲、自律的一种手段。作为一名法官,要把“严谨”二字时刻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否则,法官的权力就有可能成为堕落的根源,甚至成为祸国殃民的工具。第三要忠诚。“忠诚”是对一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是否合格的一个检验标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种大德。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作为一名法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司法公正的事业。上,要无愧于国家;下,要对得起百姓。
古人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所以,做法官的学问其实就是做人的学问。你必须先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后才能做好一名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