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1992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法院工作。在我们那个渴望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小山村里,我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榜样;我父母也一直引以为豪。父母常对我说,往后你也是政府部门的人了,有亲戚、朋友找你帮忙啥的,你可一定不能怠慢,别让人家说你太大(方言傲慢、不讲究之意),也让我们见面不好说话。

参加工作不久,果然应验了父母的预言。许多农民由于受到文化教育限制等因素影响,遇到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首先考虑政法部门是否有熟人能帮忙。由于我家族比较大,三天两头有亲戚、朋友来找我,有的咨询法律方面的问题,有的看能否帮忙托关系办些事情。按规定以及我的能力,许多事情显然是不可能解决的。但为了面子,我是整天疲于应付;不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只要找到我,我总是热情接待,甚至招待,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天我与同事张军外出办完案回院,刚到单位门口,一农民模样三十多岁的男子冲我走过来叫住我:“表弟,我是某乡某村你二姨的侄子,我是你表哥,今天有事儿麻烦你”。我一看肯定又是老家人来找帮忙的;虽然对此人没有一点印象,但我怕所来亲戚对我产生“吃了官饭就不认穷亲戚”的印象,也未向来人问清到底是那个亲戚,硬着头皮说,“认得、认得,赶紧到我办公室吧”。我将来人请到办公室后,赶紧给其点烟上茶。寒暄时,来人问“俺姨、姨夫(指我父母)身体还好吧、都退休了吧”?我听着一头雾水,寻思着,我父亲是工人,我母亲是农民,我母亲何来退休之说,是否此人并非我家亲戚。我借故到隔壁办公室跟其他同事说起此事,个别同事给我开玩笑说,“你这还没当官,就不认老家人了,还能有谁来冒充你表哥?不想帮穷亲戚的忙就别找借口”。我一想也是,也许来人把我家的情况记错了,于是重新回到办公室,问来人有什么事。来人讲,其侄子因为与他人打架,被当地派出所带走了,家里人着急万分,因我在法院工作,一是咨询一下如何处理,二是看是否能找人打听一下情况。由于一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我对从事刑事业务的相关人员和当地派出所没有太多联系,便对来人说:“我从事的不是刑事业务,一是别给你解释错了,二是我不认识派出所的人。这样吧,刚才与我一起回单位的那人叫张军,他是搞刑事审判的,咱们向他咨询一下”。我话音没落,来人赶紧站起来,连声道歉:“实在对不起,实在对不起,你刚才提到的张军那才是俺表弟,我就是来找他的”。哦,原来张军的亲戚错把我当作张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