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淮安讯:淮安市淮阴区法院小营人民法庭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工作”示范点创建过程中,以“六项措施”突出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追求“人民满意”的奋斗目标,受到群众好评。

一是设立导诉台,方便群众诉讼。该院小营法庭在大厅设立导诉台,由审判人员轮流排班值日,为来访群众解疑答惑、指导诉讼、释明权利,提供诉讼便利。

二是实行立案方式多元化。该庭推出网上立案,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方式,推出“假日法庭”,实行“电子签章”,更好地方便当事人诉讼。

三是坚持灵活的办案方式。该庭采取巡回审理、就地开庭、田头办案等灵活多样的办案方式,努力化解纠纷,力争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前不久,该庭审理的原告何某与被告周某赡养纠纷一案,原告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且生病行走不便,庭长带领承办法官,冒着酷暑,到老人家中开庭,其住处简陋、闷热,老人见到法官后情不自禁老泪纵横。庭审结束后,汗水已经湿透了法官的衣襟,当事人和旁听群众深为法官们的精神所感动,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四是加大调解力度,促进社会和谐。该庭坚持合法、自愿的调解原则,针对不同案件的不同特点,着重做好调解工作,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总结出调解“五法”,即分清责任法、换位思考法、矛盾淡化法、情理交融法、排难解忧法。今年上半年,该庭案件调撤率达70%以上。

五是认真做好信访接待。该庭经常组织法官深入社区、课堂开展法律咨询与服务。坚持接待日制度,处理来信来访,接待中做到“五心”,即接待时热心,倾听时专心,解释时耐心,困难时关心,解决问题时诚心。从而化解了一些矛盾激烈、情绪对立的信访案件,为辖区社会的和谐安定作出了努力。

六是坚持服务上门,为客商提供法律帮助。该庭临近淮阴工业园区,工作中能主动为外地来淮投资的客商们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当企业遭遇法律难题需要法律帮助时,他们鼎力支持,全力为投资者营造宽松和谐的司法环境。近年来,他们战高温、斗严寒,奔波数万里,依法为辖区企业追回200多万元债权,来淮投资客商竖起大拇指:“淮阴的司法环境真好,法官的工作效率真高,来淮阴投资我们一百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