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法院用真心、诚心、耐心诠释了青少年维权的意义,用热情、公正、高效努力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精心编织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网”, 坚持将“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贯穿于审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始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积极推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该制度使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及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更具人性化、理性化,能够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反映基层民众的呼声,及时发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隐患。截止目前,该院已对1218名未成年被告人成功运用了社会调查员制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积极做好未成年被告人的庭审教育工作。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的特殊性,在庭审中充分发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审判人员的作用,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庭审教育活动。公诉人在庭审教育时以宣传国家法律为侧重点;辩护人以社会道德规范、公民行为准则为侧重点;法定代理人以父母之恨、家庭之悲、亲属之痛为侧重点;审判人员的教育则扬长避短,给未成年被告人树立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这种“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庭审教育方式,使不少未成年被告人在亲情、温情的感化下,走出了悔过自新的第一步。

 

架构家庭教育网络,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直接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才能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为此,该院将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纳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工作中去,协调有关部门采取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了解和尊重教育的对象,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及加强对子女的全方位教育,如加强对未成年人基本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伦理、道德、法律教育和培养,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性知识教育等等。通过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架起一座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桥梁。

 

建立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医疗、咨询机构。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该院协同有关部门设立了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和咨询机构。该机构从社会、家庭、医学等方面开展生理、心理保健宣传,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缺陷或障碍,培养他们自控自防能力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做到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生理心理早期预防。

 

提出司法建议,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该院积极向公安、文化等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督促上述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不断开展“清污扫黄”工作,严厉打击赌博、卖淫、嫖娼、贩黄等社会丑恶现象,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秩序,严禁在学校周围开设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网吧以及其他中小学生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对于学校周边现有的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坚决予以取缔或者迁出。并倡议全市社会各界要携手合作,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益的精神食粮,为青少年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