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人民法院,我才顺利拿到这笔救命钱,你们辛苦了!”5月21日下午,申请人袁某来在儿子小袁带领下来到南通港闸法院领取最后一笔赔偿款,他激动的向承办人不停的表示感谢。至此,一起标的10万余元的提供劳务者受伤赔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今年54岁的袁某是徐州人,来南通打工已有多年。2013年7月,袁某应老乡王某之邀为南通某绳网厂维修屋顶。在维修过程中,由于屋顶年久失修,袁某不慎一脚踏空,从三米多高的屋顶摔至地面,头部受伤。事故发生后,袁某被立即送往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诊断为右侧顶骨、左侧颞骨骨折。经过治疗,袁某于2013年11月份出院,后经鉴定,袁某伤情构成8级伤残。因医疗费用等问题,袁某将王某与南通某绳网厂诉至港闸法院,法院审理后依据各方责任大小判决王某承担各项费用17万余元,绳网厂承担10万余元。

  判决生效后,王某履行部分费用后与袁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但绳网厂却迟迟未付分文。而袁某还亟待后续治疗,无奈之下,2014年12月,他向港闸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案件承办人调查后发现,绳网厂系老集体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数年前就已解散工人、停止生产,目前名下除了几间厂房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但是如果简单将厂房予以拍卖,不仅耗费时间长,拍卖效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

  如何才能快速执行到位,这个问题萦绕在承办人脑海中。在实地走访中承办人了解到,有几间厂房被人租用作仓库、门市,而由于效益不佳,这几家租户的的租金长期拖欠,有的已经两三年没交了。何不以这些到期债权作为执行的突破口?!承办人向绳网厂负责人郭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郭某对此嗤之以鼻,“这些房租我们作为房东都收不上来,他们怎么可能会交给你们!”承办人听后没有气馁,她一家一家与租户沟通执行事宜,讲述申请人的受伤情况,释明法律规定,提示拒不协助执行的法律后果。在承办人一遍又一遍的思想工作及法律威慑下,租户们最终有所触动,表示愿意分期履行。5月21日,随着最后一笔一万余元执行款如期缴纳到法院,一件本已山穷水尽的执行案件得以柳暗花明,顺利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