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君子”网上学得诈骗术 糊涂女被骗3万元
作者:张金花 程鹏 发布时间:2014-06-05 浏览次数:355
刷任务日赚200元? 费用全免却需交纳押金
28岁的小芳在苏州的一家电子厂上班,月工资虽有三千余元,但总是感觉到入不敷出,就一直在想办法赚点外快。有一天,她发现自己QQ里有一个叫“淘宝招聘客服——小丽”的网友,而且一直保持在线,个性签名上写着“每天更新工资发放通知”,于是就好奇地点开了个性签名后的网址,网站显示为北京的一家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该网站张贴了公司的各种执业证件、代刷电子合同及公司的成员介绍,这使急于赚钱的小芳对此兴趣大增。于是她就主动联系了网友“小丽”,。但网页显示要在缴纳350元押金的前提下才能签订合同,小芳想也没想,就按照网站的提示爽气地汇出了350元。
要想返钱必须汇钱? 花头繁多却总是只进不出
做完第一次任务的小芳心情极好,一来工作任务简单,屏幕上点点即可,二来按照每天200元计算,自己马上就成白领。但当其要拿第一次佣金时,客服“小丽”却告诉她要联系公司财务,就发了一个名为“心向互动——财务”QQ号给小芳。“财务”直接告诉小芳要绑定工资结算帐户必须要转存1980元,小芳欣然接受。打完这两笔钱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客服“小丽”、公司“财务” “银行商务理财会计”在承诺“无需缴纳任何费用的”前提下要求小芳支付保证金、绑定金、启动金、返还金、洁卡金等共计30000元。这样算下来,小芳共汇款20次。当花光自己积蓄和借款,实在没钱再互动时,小芳才意识到自己是否被骗了,这才选择了报警。
网络诈骗骗术高明? 自学成才且漏洞百出
公安机关通过网络侦查技术,将目标锁定为远在海南的李路。尚未年满十八周岁的李路,上到初一后就缀了学,跟着别人出海打渔,16岁那年因为吸毒被公安机关处理。由于打打工收入并不多,再加上自己好吃懒做,总想找个轻松的赚钱方法。听说很多人通过网络实施诈骗,却苦于无师可拜,只好“自学成才”,通过在网络上搜索,获得了诈骗技巧、诈骗模板等素材,再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兼职诈骗流程。
为此,李路以8元一个的价格购买了8个QQ号,分饰不同的角色,并以每张100元的价格在淘宝网上购买了4张银行卡,然后又让他人帮忙制作了名为“北京心向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假网站。就是依靠这些简单的投入,17岁的骗子居然让28岁的小芳在一个月内转账20多笔多达30000元。
其实,李路的骗术并不高明,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一是杀毒软件已经提示小芳登陆的是虚假网站,但她还是轻信网友“小丽”关于网站维护的解释;二是与小芳进行交流的客服、财务,甚至是银行会计,居然都使用QQ交流,且不分昼夜、随时聊天、错字较多、用语粗鲁;三是兼职广告明明是“费用全免”,但却屡次要求小芳打款;四是公司客服、公司财务、银行指定的帐户等均为个人帐户,且不同的单位却指定的是同一个人的帐户。五是资金互动,小芳仅收到对方帐户打来的4笔互动金,分别是5.57元、11.14元、22.28元和45.6元,自己却“互动”掉30000元。
法官提醒:本案被害人主动上钩、不断被骗,生活常识的缺乏、法制意识的淡薄是造成自己不断相信骗子的深层次原因。在寻找网络兼职时尤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符合常理的工作形式和工资标准不要相信。其次,不管是以任何名义支付,凡是需要自己先付钱的兼职不要信。再次,通过QQ办理银行业务的工作人员不要信,使用个人帐户的公司不要相信。最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决定我们在网络交往中必须多留心眼,遇到问题及时向公安部门咨询或报警,避免在被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