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羡慕军人的飒爽英姿,总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后来长大一点了,不知突然哪一天又佩服作家的文采超群,想让这个国家因为有我而有所不同,渐渐成熟以后,发现这些只是年少时的天真无知。或许还是没有真正的成熟,尽管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二十多岁的年纪里仍是常常想着:今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的我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一个法律人,然而这只是起点,《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让我再一次的思考:我该走一个怎样的人生。然而这一次的思考并不同于年少时对某一种职业的短暂的热情,而更应该是对生命的广度和厚度的反思。

 

通读江平先生的80历程,我顿感先生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古语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生我没有先生的大智慧,更谈不上引领中国的法制进程,但我不敢轻易放弃做一个大写的“人”,此刻的我也猛然明白:先生一生“丰富的安静”便是我苦苦思考和追求的境界人生。

 

安静的丰富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虚名浮利的困扰,丰富是因为有着内在精神的宝藏,心灵的安静是内心世界丰富的先决条件,内心世界的丰富又促使心灵更加的安静,只有内心安静且丰富的人才会有一个饱满的人生。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常以教书匠自居,或许他真正的才能不在于做官,而在于做学问,做老师。大家都知道他有各种显赫的职位,同时他又不怕丢掉这些令人羡慕的头衔,因为他有“武器”,那就是渊博的知识,他可以写文章,可以译书,对他来说沉浸在他自己的法学天地里钻研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条“无欲则刚”的横幅,其中的深刻道理就是最好的阐释。

 

一段时间,我曾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变得官僚、世故、油滑、市侩,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等到某一天幡然悔悟,即便是老泪纵横也为时晚矣,所以经常提醒自己要永远保持一颗初心,正如江平校长在法大85级毕业生分配动员大会上所讲的,我也私下里拿来把它当作对自己的教诲:“希望走进社会的你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汲取有益的教训:第一、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工作岗位上不迷失方向,站稳脚跟;第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要贪图安逸,要千锤百炼,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第三不要丢掉赤子之心,保持廉洁、正派的作风,要出淤泥而不染”。今天我作为一个法律人,头顶庄严的国徽,手执神圣的法槌,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忠于法律,坚持正义;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学素养,只向真理低头;努力站好自己的岗位,努力做到光明磊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或许这样的人生才会另我的精神释然。

 

掩卷之后,我在想:“先生对那些对他政治上进行迫害的人都如此的宽宏大量,这是需要一个怎样的胸襟。”深思之后发现自己的感情仍是浅薄的,先生如不是有如此宽广的胸襟又如何能撑起“丰富的安静”的人生境界呢?看来,我离这样的境界还很远,我将一直走在追求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