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区法院青年法官助力社区诉讼服务
作者:陈瑾 发布时间:2012-07-17 浏览次数:307
日前,平江法院设立社区诉讼服务联系点,建立了法院与民意沟通的畅通渠道,搭建了化解涉诉矛盾的有效平台,架起了法院走进社区、民众了解法院的桥梁纽带。这一举措既加强了法院与基层组织的沟通互动,也给青年法官创造了了解基层,接触基层的机会,推动青年法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民声,体会民意,感受民情。
扎根社区,常思爱民之情,发挥听诊器功能。司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不满意。司法越贴近民众,人民就越信任司法。青年法官要常思爱民之情,保持清醒的头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会听,用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尊重群众的人格,赢得群众的信任,了解群众对司法的期待和要求;要会说,用通俗易懂的大众性语言,把法律政策讲清楚,让群众听得懂,理解得了;要会做,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群众信服。
了解社区,常做利民之事,发挥过滤器功能。作为驻点法官应常驻基层,深入了解社区情况,及时开展矛盾化解,全力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对反映出矛盾激化苗头,但还未升级到要求通过诉讼解决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反映情况,在社区诉讼服务点中及时启动以人民调解为主、司法参与指导的“纠纷萌芽化解机制”,提前设立防火墙、过滤网,及时将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也可以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告知起诉需准备的材料、相关要求及诉讼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方面协同司法协理员、街道、居委,为矛盾双方搭建沟通平台,引导理性诉求,控制事态发展,另一方面帮助基层调解组织提高调处能力,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楼组、大事不出居委、棘手问题不出街道。
深入社区,常存为民情怀,发挥稳定器功能。当前信访矛盾起因多样复杂,法院涉诉信访形势严峻,青年法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诉讼服务联系点这一平台,借助各街道社区司法协理员熟悉社情民意,能够及时掌握社区居民情况的优势,有效提高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及稳控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重点对象共同做好劝访息诉工作,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对立情绪;对生活困难的充分调动司法救助、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各方面积极因素,全力做好帮扶救助工作。将涉诉信访问题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网络,依靠社会力量解决信访、民生问题。
服务社区,常念便民职责,发挥连通器功能。作为苏州中心城区的老城区,我区社区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下岗、失业人员、体制外人员和流动人口数量激增、弱势人群比例高,实行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度大。青年法官要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做好连通器,在法院与街道、社区之间拉起联络的纽带,架起联动的桥梁。服务社区,准确掌握动态信息,积极捕捉涉及诉讼、执行和信访维稳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向院领导反馈相关信息。凭借“离得近、叫得应、信息灵、专业熟、反应快”等特点积极开展咨询接待、便民立案等工作,使群众得实惠;通过开展社区帮教和青少年保护、技能培训和普法宣传等多项工作延伸司法功能;通过“三上三下”——送法上商区、支持上校区、扶持上厂区、执行下地区、巡回下社区、维稳下楼区,有效发挥法律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在矛盾集聚的拆迁改造领域,依托社区法官和巡回法庭,深入拆迁基地开展法律宣传,积极搭建动迁公信平台。借助社区法官工作机制,在司法能动和司法谦抑中把握好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