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践行司法为民
作者:束庆波 发布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2343
提起法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一副严肃,浩气凛然的表情,而“微笑”很难与法官沾上边。在盱眙县人民法院就有这样一位法官,用他的微笑,他的热情感染着所有来办案的当事人,他就是马坝法庭庭长胡迎阳。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一方忿忿不平、坚持索要两万万元货款,一方不肯让步,认为质量有问题,不肯给付。胡法官采取单独交流,微笑劝说的方式,首先单独与销售方殷某进行了沟通,在了解了殷某诉求的同时,也耐心地告知殷某销售产品存在的某方面瑕疵。随后,胡法官又单独与买方朱某进行沟通并耐心聆听了事情的经过,在30多分钟的交流后,胡法官又细致地为买方分析了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诉讼案件和产品质量的相关法律知识,朱某在胡法官的耐心、细致地讲解后也渐渐明白本案双方存在的责任。随后,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后,调解室的气氛从紧张也慢慢变得轻松,使得双方握手言和,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1991年秋天,李某和路某经人介绍相识,1993年春天举行结婚仪式,婚后生育两女,但婚后男方路某患了间接性精神病,经常吵打,李某无法忍受生活,于2010年6月带领两女儿到别处生活三年,去年年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考虑到被告路某的精神状况,胡法官多次来到路某家中、工作场所,与路某及其父母亲进行交谈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在掌握案件事实情况下开庭审理,由于原被告已分居多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最终法院判决离婚。路某在刚接到法院判决书后情绪激动,不服判决,来到胡法官办公室吵闹,胡法官脸上流露着真诚的微笑,倒上一杯热茶,说上一番掏心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驱走了路某心中的不安,化解了路某身上的怒火与怨气,在胡法官的努力下,路某及其家人平静地接受了法院判决。
2014年1月份,穆店乡的一箱包公司因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倒闭,尚欠王某等72名农民工工资21万元,由于公司老板外跑,这些农民工讨薪存在困难。胡法官联系穆店乡政府、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多次调解,最终促成72名农民工与箱包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半月后,盱眙法院在法院一楼大法庭集中为72名农民工发放了拖欠的21万元工资,让农民工可以安心的回家过年。事后,农民工陈某表示:“没想到法官态度这么好,这么短时间就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太感谢法官了!”
胡法官在办案之余,经常下乡指导调解,为人民调解员、村民、学生作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他在2013年办理的269件案件中不断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去年一年就撰写了11篇调研文章,通过归纳不同类型案件的形成原因、凸显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全庭乃至法院审理案件提供了参考意见。
胡迎阳法官已在基层法庭工作25年个年头,25年里面对了数千名当事人,他始终以微笑的精神风貌、出色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来处理各类民事案件。他总要求自己对当事人要热情、细心、耐心,当他们说的累了、气头过了、不愿哭了的时候,适时安慰、讲解法律,这时当事人会更愿意配合法官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胡法官曾经这样跟年轻干警说过:“我们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时候,也许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杯热茶、一把椅子就能让当事人打开心扉、理解他人。就让我们的工作从微笑开始、细节开始,让当事人体会到更多的司法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