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母亲。她用她那非凡的慈母之心,对我无私的呵护和关爱,扶我走路,教我做人,使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用她的话讲,也就是“扫盲班”毕业。也许她尝尽了没有知识的苦头,所以在我的学生时代,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考上大学。高考的落榜对母亲的打击很大,但她始终没有责怪我一句,为了让我散心,她决定带上我和妹妹去旅游。那时旅游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件新鲜事,尽管家里经济很困难,母亲还是硬挤出钱带我们出去了。南京、无锡、苏州,那时对我来说是久已向往的地方,母亲都带着我们去了。为了省下捉襟见肘的旅费,白天我们吃的是从家里带出来的煎饼,晚上就睡在公园或车站候车室的长椅上。我们睡觉时,母亲就倚着行李在一旁打个盹。旅游归来(如果那也能称得上是旅游的话)母亲着实瘦了一圈。许多年后,那次旅游所看到的景点被我逐渐淡忘了,只有母亲那无私博大的母爱在我心中越积越沉。

进入法院工作后,为了弥补母亲的缺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拼命地学习,最终获得到了自学本科的文凭。母亲当然高兴。在我接到吉林大学法律硕士的入学通知书时,母亲哭了,我知道是因为我经过努力而最终圆了她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真正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她流出的是喜泪。每次去学校学习,母亲总是要亲自送我到火车站,她说这个过程对她来讲是最幸福的。每当列车即将驶出徐州的时候,她总要给我打电话,在叮咛我照顾好自己的同时,总是要嘱托我在学校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不能浪费国家的钱而荒废自己的学业。其实母亲本可以面对面地嘱咐,我想她之所以换种方式,是希望我能记住她的教诲。她的拳拳之心激励我在学校学习的日子里,几乎不舍得落下一堂课,并以较好的成绩通过所有学科的考试及最后的论文答辩。

母亲常告诫我:吃人家的东西嘴短,拿人家的东西手短。我最启蒙的廉政教育应该来自我的母亲。记得我刚做法官时,偶尔将单位发放的物品拿回家,母亲总要反复地“审问”我,生怕我接了别人不该接的东西。一次,对门邻居的一位远房亲戚就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向我咨询、寻求帮助。我送给他一些法律的书籍。几次的来往,那位亲戚自觉过意不去,带了一堆礼物送到我家,被母亲坚决回绝了。几天后,那位亲戚从乡下骑车花了两小时拖来二袋大米,母亲不忍心让他再费劲运回去,只好收下。当天母亲花了三百元钱买了一件新款的羽绒服执意托邻居给人家送了过去。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我影响很大,她有一颗对子女的眷眷之心。她用自己的行动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法官。  

一天的工作劳累,回到家里身心俱疲,有时不免要给母亲发泄一番,但我从来得不到母亲嘴上的“怜悯”,相反总是批评。母亲曾是煤炭部的劳模,她总爱用她所在那个激情的年代里,如何为工作风餐露宿、如何巾帼不让须眉,如何与他人比干劲、比奉献等事例来开导我,以唤起我对自己当今工作的珍惜和满足。我知道母亲没有从事过脑力劳动,她未必知道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区别,但我明白母亲是在有意磨练我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培养我乐观向上的人生品质。其实母亲一直在为此心疼我,这几年总是在变着花样给我补给营养,早上从来不愿提前一分钟把我叫醒。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免滋生一些困惑和胆怯,但我总能记得母亲的形象比喻:人生如走路,有平也有坎,在遇到石头的时候,也许能被它绊倒,但你把石头当作垫脚石,也许步子迈得更大。母亲的殷殷之心,时时刻刻在感召我,让我学会坦然而从容地面对工作中的得与失。

往事悠悠,岁月悠悠,无论何时何地,在逆境中,第一个雪中送炭的是母亲;在顺境中,第一个教我居安思危的也是母亲。母爱之心既温柔又神奇,既无私又伟大,她赐予我敢于攀登的天性、赋予我勇往直前的毅力,更教会我如何在当今喧嚣浮躁的社会里如何做好我自己。

母亲,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