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攻克执行关-记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法院执行局
作者:王道才 发布时间:2006-12-06 浏览次数:4781
走进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可以感受到一些可喜的变化:执行人员主动执行的积极性高了,到法院上访的当事人少了;执行人员促进执行和解的声音多了,当事人围着法官吵吵闹闹的声音少了……同样可喜的还有执行法官用心血和汗水凝成的一组数字:今年1至11月,执行局共执结各类案件684件,与去年同期结案率上升18%。 执结率、标的额到位率今年以来一直排在全市基层法院前三名的位次,执行和解结案率达30%,申诉率下降4%,带来这些可喜变化的是贾汪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这支善用刚柔并济执行艺术、能征善战的执行队伍。
对拒不执行的“老赖”决不手软
“我不还钱,法院也拿我没办法,大不了拘留15天。”这是 “老赖”们普遍的想法。因此法律究竟有多大的威慑力?不仅社会各界关注,也让债权人翘首期待。“对那些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尤其是恶意转移财产的老赖,我们绝对不会手软!”今年3月初,贾汪区法院院长张向东在部署开展清理执行积案工作中斩钉截铁地说,法院说到做到,活动开展以来,贾汪法院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形成强大的社会威慑力。
1998年8月被执行人李世军因交通肇事被贾汪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赔偿被害人吕世兰经济损失6万余元。该案在执行中,执行人员前往李世军家调查,李世军一家五口人,家中仅有平房三间、肇事农用车一辆、水泥棒10棵。李世军用以600元的将机动三轮车及水泥棒抵偿给了被害人吕世兰。在执行的八年期间执行人员50余次到被执行人家执行,李世军表面看来倒是能配合法院工作,家庭状况看似确实也很困难,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人员经过多番努力也没有查找到李世军其他财产的线索,执行似已穷尽。今年11月初,法院了解到两个人向李世军借款的线索,执行人员立即出发向这两个人了解情况,并同时到李世军家实施搜查。经过反复搜查,最终在李世军小儿子的书包里发现了两个夹在书本里的学习笔记本,借条均写在笔记本里。在铁的证据面前,李世军终于低下了头。贾汪法院也乘机促成了这起长达八年“骨头”案件的执结。
贾汪法院并于当日传唤了50多名被执行人旁听处理大会,8名被执行人当场交清了欠款,有10名被执行人与权利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或向权利人提供了执行担保,其余的被执行人也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达到了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和解一案,多方满意
在执行中贾汪法院兼顾各方利益,注重多与当事双方协调、沟通,寻求最佳的执行方案,避免矛盾激化,追求案结事了,成功执结了许多难案、积案。今年9月份,贾汪法院成功促成一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执行和解,取得了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当地村委会、工人、村民多方满意的效果。
原告孙某、张某两人因承包的鱼塘被被告徐州某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污染致鱼死亡,法院起诉判决被告徐州某造纸厂、造纸厂所在地贾汪区大吴镇蔡庄村委会共同赔偿原告孙某、张某损失30万余元。 该案转入执行程序后,法院依法查封了被执行人的财产,可是让执行人员没有想到的是造纸厂192名工人也要求以查封的财产偿还被拖欠工资,造纸厂所在地的200多名村民也要求以查封的财产赔偿土地复垦费。被执行人造纸厂的法定代表人又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认为该厂设备系其承包后添置属于其个人所有。如果法院强行拍卖,村委会、工人、被占地村民、造纸厂承包人都不会满意,甚至会造成群访案件,在此情况下如何办?执行人员认识到,强制执行不能解决问题,要兼顾各方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为重。 执行人员开始分头耐心细致地做各方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一遍一遍地宣传法律,陈述厉害,寻找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反复工作终于促成各方达成协议,由被申请人自己找买主购买法院查封的财产,但必须将价款全部交至法院用于兑付申请人损失款和工人工资,村委会负责解决村民土地复垦费问题,从而避免拍卖带来的不利后果,达到资产得到最大变现。 至此,各方矛盾得以化解,申请人拿到了赔偿款,工人的工资、村民的土地赔偿款也有了着落,案件圆满执结。
真情换来逃逸者自首
2006年3月,刚被判处缓刑的司机李某来到贾汪法院激动地说:“是贾汪法院的法官让我摆脱了四处逃亡的日子,得到了从轻处罚的机会,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事情回到2005年9月,贾汪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接到山东省台儿庄人民法院委托执行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申请人李秀兰丈夫被司机李某交通肇事撞死,被执行人李某长期畏罪潜逃在外,申请人及被执行人家境均十分困难。执行局法官没有简单地按照惯例中止执行,而是通过对被执行人亲属传话的方式,对被执行人开展“攻心”。数十次前往被执行人家,反复不断地给其妻子、老父、哥哥等家人做工作,宣传法律,晓以利害,让其认识到逃跑、躲避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投案自首、赔偿当事人的损失,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不厌其烦的工作终使案件有了转机。2005年10月的一天,李某叫其表姐试探性地与执行局对话,执行局法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诚恳说服,终于打消了李某的畏惧心理,12月底李某来到了贾汪法院,执行法官立即带他到山东自首。法官又将李家困难情况对申请人做了说明,申请人同意放弃一部分请求,促成该案达成和解并很快得以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