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到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人民法院采访,正碰上张大爷来向法官表示感谢。听说张某到法院早不是第一次了,不同的是,以前是来发脾气的,这次是来感谢的。记者采访得知,类似张某的事例在该院还有很多,法官们的努力改变了不少当事人的命运,也留下了一个个维护一方和谐的感人故事。

真情接访,架起群众“连心桥”

    苏州沧浪法院是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在这里常听到一句话:群众信访无小事。在干警眼里,只要是老百姓的事,都是头等大事。

前几天,一位58岁的老人怒气冲冲来到法院立案庭,称儿女不尽赡养义务,要起诉儿子。法官一听后不是马上给其立案,而是立刻会同社区居委会当即进行了走访摸查,原来老人年轻时游手好闲,从不顾家,并入狱10年,妻子也离异出走,两个孩子由祖父母抚养成人。伤透了心的两个孩子长大后认为没有必要赡养这样的父亲。在法院工作人员耐心的调解下,姐弟俩答应每月支付父亲生活费260元。

于是,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张某激动地说:“你们真心为老百姓办事,我打心眼儿里佩服!”

“法院就是群众说理的地方,我们多一份爱心,社会就多一份和谐。”这是沧浪区法院院长王泳生常说的一句话。该院对来访的群众,接访人员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听诉,“诚心”办事。在法院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细节感化,构建人性化办案模式

    办案是法院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为实行人性化审判,沧浪法做到“以法律引导人、以道理说服人、以真情感化人”,对每起审判案件都做到“先说服疏导调解,后进行开庭审理,”的原则,该庭坚持采用调解“三步曲”,即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调解,并长期摸索形成一套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

    今年3月初,本市某住宅小区近50位业主冲到法院立案大厅,状告某开发商房屋面积短斤缺两,房屋套形结构擅自变更,看见几十位当事人的激动的神情,法官立刻先和业主代表谈话制止个别业主不理智的做法,后又找来开发商严厉指出其房产开发中违反合同约定,损害购房者利益之处,并责成开发商拿出有诚意的解决方案。审理中,院领导多次指导、修改调解方案,亲自出面斡旋,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火药味在院领导参加的调解协调会中慢慢消失了。该案在短短的20多天内调解结案并履行完毕。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人性关怀唤醒了当事人的良知,消除了办案可能引起的不和谐因素。

促进和谐,认真履行审判职能

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沧浪法院转变执法观念,通过履行审判职能,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8月,17岁的小杰因为和同学争吵,而将自己的同学打伤,小杰被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起诉到法院。承办此案的赵法官得知,小杰就读于一所技校,当他知道同学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被打伤了一只眼睛,觉得内心愧疚,一再表示,如果可能,他愿意当面向同学小陈道歉。

为此,法官约见了小陈同学和家长。起初,小陈同学和家长都不愿意原谅他,受伤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工作和生活。但是经过开导,小陈同学表示,大家都是,他既然知错,就没有理由再恨他了。

法官约小陈同学和小杰以及家长老师坐到一起,小杰拿出认真写好的“致歉书”送到小陈同学手上,小杰的家长也赔偿了所有的损失。最老师也表示:“只要勇敢地站起来,还是好孩子。”

法院在判决时候判处小杰了缓刑,让其在学校进行教育考察,事后小杰的综合表现良好,被害人又当面表示谅解,沧浪法院借鉴国外的“恢复性司法理念”,对案件作出对双方当事人都有利的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