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夜话:诗意地栖居
作者:朱联明 发布时间:2006-08-15 浏览次数:4901
文字是寂寞的,天生的不合群落,与心境无关。我掸去桌上的浮尘,在公文和日记间端坐。
我爱文字,专事对它们的充分运用,传情达意,所谓“沙场秋点兵”,我努力让它们鲜活,生动,恰如学童放学归来。
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法律和信仰均为王者至尊,必须调和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融合法律的冷静与文学的激情于一身。职业与追求的共通点交汇于寂寞,他在至高处注目芸芸众生。
从来没有如此贴近思想的来龙去脉。对镜端详通俗读物般的脸谱,一阵惊悚涌上心头,深知往日竟无半点今日之从容。忙碌和琐碎掩埋了自我,栖惶度日,没有主宰。于是我重新拾回一颗感恩的心,心存真爱,腹中有诗,指留金石,诗意地栖居,甘付一生。
择邻而居,我把我的陋室搭建在离真、善、美最近的地方,求真、向善、审美成为人生的要旨,与呼吸一起生活。
诗意地栖居不是归隐或逃避,作为秩序的守护者,铁肩担当道义。有时金刚怒目刀光剑影,有时菩萨慈眉拈花一笑。寂寞的灯下我撰写惩恶扬善的檄文,高堂明镜前我宣读斩钉截铁的正义,大庭广众之下我送达弱势得到救济的公正------
诗意地栖居不是心灵走向封闭,而是人性的回归和身心的解放。走出混凝土浇筑的城市的包裹,走出被空调抹去四季差别的居室,走出电子传媒时代的虚拟世界,领略诗意的人生,看雨后彩虹,落日熔金,暮色归鸦,星汉灿烂,感受山涛海韵,雾霭云霓,心灵荡涤尘垢而变得透明,情感蜕去粗糙而日趋丰富细腻,精神超凡而迈向更高的境界。
诗意地栖居,迥异于“息影园林,垂钓洹水”者的沽名钓誉、装模作样,避离于灯红酒绿、喧嚣浮躁,不求闻达于市井。是劲守节操,清者自清,一日三省吾身,往来无贩夫走卒,举止有理性神灵;是至亲归家,门庭喜悦而清风徐徐,良心从容不迫。
诗意地栖居,是选择了一种纯净端庄的生存状态,纯粹而不重复,平淡而不平庸,简约而不简单。天地胸怀,人间事物,道家精神,儒家业绩。学习是常态,汲取智慧,吸收百科知识,不断地怀念和思考;工作胜似休闲,谐然处人,泰然处事,乐观处世;学会忍耐,甘于寂寞,享受孤独,坚守意志,续写化蛹为蝶的神话;操持平常心,宠辱不惊,看庭前风卷云舒,听天外潮起潮落;太阳主宰行动,苍月主宰睡眠。
诗意地栖居,是对简朴生活的皈依,是对奢侈腐化的叛逆,独立而自由。想起了梭罗与他的瓦尔登湖,想起了叶芝与他的茵尼斯莱利岛,追求真理,不卑不亢,节制而绝不放纵,恬退忍隐,慎独其身,每日追问内心的灵魂,一生夫复何求?
诗意地栖居,今日的寂寞如此打动我心??晨星最后一次敲击胸前的键盘,我的思想和文字向着更远的彼岸,轻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