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游记
作者:王君 发布时间:2006-07-10 浏览次数:4616
今年“三八”节,院里组织我们女法官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小至今,井冈山在我心目中是个十分神圣的地方,是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奠基石。近年来听去过的同志说,那里环境优美,杜鹃花开满山谷,树木成林,溪水淙淙,心中便更加向往 。
早春时节,春寒料峭。早晨4点,我们从涟水出发。一路上,窗外细雨蒙蒙,车内欢声笑语。途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四省,至晚上十点半,我们抵达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一夜修整,女同胞们个个容光焕发。可惜,天公仍不作美,冒着小雨,我们参观了茨坪、大井两处毛泽东旧居,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茨坪毛泽东旧居主要包括毛泽东旧居、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朱德、陈毅、彭德怀旧居、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军械处旧址、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毛泽东为了省油只点了一根灯芯的马灯,朱德、陈毅、彭德怀曾经住过的房间和红军用过的水缸及枪械等。这些都让我们对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也对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在如此艰苦和简陋的条件下一直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而心生敬意。我们还穿起了红军服,在旧居前合影留念。
大井毛泽东旧居因为是青砖白瓦,故又称“白屋”,有5个天井,几十个房间,“白屋”建成已有一百多年,下雨天四周屋檐上的水流向天井,天井的地面上留有通向自家门前菜地的出水口,印证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话。毛泽东上井冈山后第一站就住在这里。门前有毛泽东经常坐着看书的“读书石”,屋后有两棵长得枝繁叶茂的“感情树”。1929年“白屋”被敌人烧毁,只留下半堵残墙,这两棵树也被烧死,但在1949年又活过来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棵树经历了历史的风雨,半堵残墙也见证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包括烈士纪念堂、碑林、纪念碑和雕塑园。在纪念堂内镌刻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4万多名烈士中15477个有名有姓的先烈英名录,听着导游的讲解,看着眼前英烈们的照片,感觉天空的蒙蒙细雨都是在为英魂落泪。井冈山碑林有100余块,主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书法家、红军老战士的诗词手迹,以此纪念那一段革命历程。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火炬和枪刺造型,喻意在井冈山点燃了革命“星星之火”,确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该造型无论从哪个角度仰望,都是井冈山的“山”字。雕塑园内共有20座雕像,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守山门的两位“山大王”袁文才、王佐,1927年就是这两个人把毛泽东迎接上了井冈山,毛泽东才得以在此开辟根据地,并将这两个“绿林好汉”领上了革命的道路。
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下午我们游览了水口景区。顺着石阶一路上山,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杜鹃花还没有开,但对面的山坡上开着一树一树不知名的白花,山上仍然是绿树成荫,不时看到溪水从身边流过,小雨打在身上虽有寒意,但雨中看景班驳迷离,倒也别有滋味。爬了一段山后,突然石阶沿山而下,走了不远,就听到隆隆声。顺着山里的小路转了几个弯后声音愈来愈大,只听前面的人喊“快看,瀑布!”呵,好壮观的瀑布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虽有些夸张,可唯有此诗能描绘这种情景。这就是导游介绍的“彩虹瀑布”了。听说,夏天晴朗时,可以看到瀑布跌落后散出的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条弯弯的彩虹。
再下一个景点就是驰名中外的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的诗词使黄洋界名声远扬。这里山高林密,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坐车到达黄洋界时,天下起了雪,山上松树的松针上结了一层冰,看上去煞是美观。红军在黄洋界上为阻击来犯之敌而挖的壕沟还在,大家顺着壕沟走了一遍,再摸摸大炮,眼前会不禁浮现出红军战士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战斗场景。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还曾提到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保卫战是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除了黄洋界的险要地形外,井冈山民众的支持也是胜利的关键。看着眼前松树的苍翠和挺拔,感受它们的深沉与力量是缘自于下面的泥土,而这黑黑的泥土下面,浸透了多少井冈山人民的鲜血啊!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按照导游的安排,我们参观了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滕王阁等景点。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馆内有江泽民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起义军的将领曾多次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里面陈列的茶几和穿衣镜都是原物。墙上有座钟,所指的时间正是南昌起义打响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
滕王阁距离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不远,但两个地方的意境截然不同。滕王阁系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滕王时所建,故称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扬名,为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我们沿着楼内的楼梯一层一层爬上去,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登上滕王阁的最高处,听导游说,滕王阁位于赣江和抚河的交汇处,我们凭栏远眺,看到远处江水流淌,却不知哪是赣江,哪是抚河。正值傍晚,因季节和天气关系,没有看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但滕王阁临江而立,其碧瓦丹柱、雕梁飞檐的雄伟气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天时间匆匆而过,我们踏上了归途。一路上,大家对这次红色之旅的感受颇深,不仅看了风景,更重要的是追寻了伟人的足迹,感受到了那一段红色的历史以及不屈不挠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的美景、圣地的传统、伟人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