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飞同志,1952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87年从部队转业,1996年起担任盐城市中级法院执行庭副庭长。在法院工作的十五年间,他工作勤奋,尽心尽职,为民解忧,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10余次受到省高院、盐城市委及盐城中院党组的表彰奖励。1995年,荣立三等功,并荣获十佳干警称号;1996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公仆,2001年被省高级法院授予全省“十佳政法干警”。
    他的主要先进事迹是:
  一、政治坚定,素质过硬
  陈必飞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对党、对人民、对工作满腔热忱,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寓于平凡的执行工作之中,严肃执法、热情服务,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力排各种困难、阻力甚至威胁,圆满地办结了大量执行案件,仅2002年,他就承办了24件疑难复杂案件,无论是办案数量,还是办案质量,连年都在全市法院名列前茅。他在执行战线工作十多年,严谨、扎实是他的工作作风,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清廉办案,在法院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二、尽心尽职,严肃执法
  执行工作是国家赋予人民法院掌握执行权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依据国家强制力保障权利人实施权利的最后程序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人民法院裁决文书的严肃性,要通过强有力的执行得以维护。陈必飞同志牢固树立执行工作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服务的指导思想,通过自己的审判实践,公正执法,严肃执法,做出了突出贡献。建湖县融达公司与海南省某省级银行委托贷款纠纷案,以往执行多次受阻。2001年2月,院领导点将让陈必飞同志率队出征海南,该银行软磨硬扯,百般推诿。陈必飞与银行负责人连续3天宣讲国家法律及法律义务,但银行仍无履行诚意。陈必飞当机立断,一边责令银行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清单,一边依法调查其财产状况,着手拍卖其固定资产。在强有力的法律攻势和耐心的法律疏导下,最终海南某银行认识到法律的威严,主动请求和解,分期偿付本息1150万元。使建湖融达公司的关展得到了转机。
  陈必飞同志在执行外地当事人申请执行本地当事人的案件时,从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一视同仁,依法办事。在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宁波保税区啤酒原料公司申请执行盐城市麦芽厂货款纠纷一案中。他带领执行人员到被执行人的仓库装麦芽,受到了麦芽厂上百名工人的阻挠。经过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后,终于使2760吨的麦芽得以顺利执行。从开始疏导到装运结束,前后用了22天。宁波当事人感慨地说:原以为这次执行,盐城中院的法官一定会胳膊肘往里拐,想不到,你们胳膊没有向里拐,不愧是全国优秀法院的法官,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三、勤奋工作,为民解忧
  陈必飞同志在执行工作中,坚持做到四勤即眼勤、脑勤、嘴勤、腿勤。眼勤是指多看书、多学习。几年来,他一直坚持认真学习研究每一部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每月坚持学习《人民司法》和《审判研究》,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在执行案件中从未发生因适用法律不当而导致任何偏差,所办案件的质量,在全院案件质量评查中全部为优良等级。脑勤,是指在执行中多动脑善、善动脑。执行工作决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需要讲究执行工作的艺术。在执行东台某公司诉香港籍人叶某的货款纠纷一案中,陈必飞找到叶某时,见到的是一大片鱼塘和一个宽大的工棚,在谈及还款时,叶某两手一摊一一钱,甚至还扬言,把他逼急了他就回香港。申请执行人心急如焚。陈必飞也深知叶某一旦离开大陆回到香港,再委托香港法院执行,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陈必飞和同去执行人员分析:叶某长期在大陆经营,不会只有工棚和租用的水面。于是,陈必飞将执行人员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和叶某谈话,对其进行法刹宣传教育,一路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找到了叶某在市区拥有一幢别墅的证据材料。当陈必飞告知叶某,要么还本付息,要么拍卖其别墅时,叶某无计可施,当场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对陈必飞说:你们的脑子真好用。嘴勤,就是深入细致地做疏导教育工作,通过说服教育,促使义务人自觉履行债务,在说服教育中显示国家法律的威严,在说服教育中使当事人理解法官的工作。在执行滨海某纺织集团与常州某帆布厂货款纠纷一案中,被告的新任厂长刚到任一个月,对案件情况不清楚,不愿还债。陈必飞同志没有简单地责怪这位新厂长,而是详细地向其介绍案件起因,审理情况,判决结果,执行人员的意见,使厂长心服口服,一次履行了40多万元,使案件执行完毕。这位厂长在送他们上车时说:老陈,如果执行人员都像你们这样,让人讲话,说透道理,我们给了钱,还了债,心里舒坦。腿勤,是指多去被告单位了解情况。执行和审判有很大区别,裁判一个案件去一二次可能就有结果了,然而执行则不同,坐在办公室里是办不了执行案件的。在执行东台某银行诉某冷库借款400余万元的案件中,陈必飞和其他同志一道,在四个月时间里十余次去东台,终于使案件执行完毕。在平凡执行的工作中,陈必飞同志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每年出差都有一百多天,2002年达160多天,连续几年的元旦都是在办案途中渡过的。
  四、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陈必飞长期担任盐城中院的中层领导干部,善于把握大局并团结和带领同志围绕大局开展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德,始终如一地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法律知识、业务能力、工作艺术和决策胆识方面,都有着较深的同志作为执行局的副局长,积极协助局长开展管理工作,为执行工作改革出主意、想办法。他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的新途径和新举措。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市中院执行局先后建立了对全市法院6个月未结案件登记备案制度,促进了各法院执行期限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了执行登记备案制度,调动了申请执行人查寻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积极性,更好地保护了解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案件执结率的提高;开展了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研讨活动,促进了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他挂钩联系的滨海法院执行局,积极进行各项改革的试点,试行了限制被执行人超常消费制度,对6名违规的被执行人给予拘留等处罚,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五、廉洁执法,正直做人
  陈必飞同志为人正派、待人谦和、处事公正、清廉如水, 从实际工作、生活的许多细微之处,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法官公正、效能、廉洁的形象。已有27年党龄的他时常告诫自己:“人民的法官,公正执法是天职和使命!”执行工作中,比较棘手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上门讲情。对此,陈必飞同志坚持做到:原则不让,道理说透,送礼不要,吃请不到。一位分别十多年的战友,一天突然找上门来,一番叙旧,到了主题,原来他是为个人一执行数拾万元借款案件而来,提出请看在老战友面子上,争取把案子要上手,尽快办,说着就去开包拉链,说是给孩子带点礼物,陈必飞赶忙阻止,并言明:包不能打开,以免我看了以后眼红,在家里听了你谈案子已是纪律所不许,你的要求我无法满足,弄得老战友悻悻而去。其他战友说:老陈你就不能稍微客气一点吗?陈必飞的回答是法官不能傍大款,傍了大款,天平不正,贪了钱财,必定枉法裁判。不知就里的人都觉得陈必飞晚上的宴会特别多,凡是当事人请他吃饭时,他回答人家的不是他亲戚家小孩过生日,就是朋友的小孩结婚。其实,这是陈必飞同志拒吃请的一个绝招。陈必飞还经常告诫家人,不熟悉的人在电话中问住址不要告诉他,不熟悉的人敲门不要开门。盐城某公司对一件经济案件申请执行后,陈必飞和干警们较快地执结了案件。该单位经理带着一幅字画和礼品到他家表示谢意,他婉言谢绝:“我既不懂画又没处挂,请你将东西带回去。”该经理说字画是收藏品,坚持要留下来,陈必飞严肃地说:“一旦收藏下来,我不就与贿赂沾边了吗?”该经理十分尴尬地将全部礼品带了回去。在局务会上强调得最多的是队伍建设,经常以“没有无缘无故的礼”和“法官不应被十万、二十万打倒,因为在你有生之年,人民给你的待遇远不止这个数。”以此告诫自己和大家,要行得正、做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