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法院原执行庭副庭长罗学文先进事迹
作者:建湖县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03-06-06 浏览次数:13246
“罗庭长,罗庭长!你怎么啦?你醒醒,你醒醒啊!你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看看我们啊……”建湖法院执行庭的干警们流着热泪大声呼唤着他们的老庭长。
刚刚完成执行任务的罗学文正昏迷在警车坐椅上。他已听不见同志们的呼唤,睁不开双眼看看一张张焦急企盼的脸庞,带着对未尽事业的遗憾和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在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睡着”了。
“罗庭长是累倒的啊,累倒的啊!一个活生生的好人,才51岁,怎么就这样跟我们永别呢!”。跟随老罗工作多年的执行员花晓春说着说着已是泣不成声……
2002年2月9日,连续参加了4天早晚执行任务罗学文身体有些虚弱。为了照顾老罗的身体,院领导没有安排他第二天的参战。但10日早晨5时,他仍然拖着疲倦的身体准时出现在法院门口。同志们见状纷纷劝他回去休息。
他说:“你们人手少,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让我去吧”。他又毅然地与同事们一道去参加新的战斗。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上午9时,他处理完最后一桩执行案件,正坐在回归的执行车上时,突发心肌梗塞,斜倒在座位一旁,再也没有醒来……
罗学文逝世的消息,象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震撼了盐阜大地。许许多多和他熟悉的、相识的、未曾谋面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和案件当事人冒着凛冽的寒风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喻着悲痛的泪水向这位朴实无华、一心为民的好法官默哀致敬,为他送行。一位白发苍苍的五保户老人失声痛哭地说道:“学文,我舍不得你走啊!”
恪尽职守丹心啼血为人民,秉公执法一缕英魂献执行。人们用世间最美好的言辞赞美这位“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盐阜人民的好儿子、百姓爱戴的好法官。
罗学文一生荣誉有加,特别是在法院工作期间,他先后被授予市、县“劳模”、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人民满意法官”、全省“十佳执行员”荣立过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一等功一次。
他崇高、忠诚、无私的品质,已超越时空,成为人们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罗学文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放在执行工作的首位。十五年来在他执结的2000余件案件中,没有收到过一份群众来信。当事人自觉履行率达80%以上,公正与效率得到了最好体现。
1987年,罗学文从部队转业到建湖县法院执行庭工作。他说:“从军官到法官,虽然我身上制服的颜色变了,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保一方平安的宗旨和意识不能变。”
为了尽快掌握执行业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上业大、自学、向有经验的法官请教。一本本厚厚的法律书籍都被他翻烂了。凭着一股韧劲,他很快学有所成,先后拿到了培训合格证书和业大专业证书,掌握了执行工作的一套基础理论,逐步由一个“门外汉”成了执行工作的内行。
“心里装着群众,就必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罗学文常常告诫自己的话。建湖县一家塑料厂效益不好,长期拖欠一外地农民货款,虽经法院判决,但该厂却一直未履行责任。这位农民将申请执行书寄到建湖法院老罗手里后,老罗考虑到申请人远在外地,来往不便,就强制变卖了塑料厂的部分原料,并将变卖的15000元执行款汇到这位农民手中。事后,这位农民专程送来了锦旗,含着泪下跪向他致谢。
多执结一件案件就是为群众多分一份忧。为此,罗学文每周、每月都给自己下达办案指标,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他起早贪黑,马不停蹄,连续作战,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整天在外奔波。晚上回到院里整理材料,起草法律文书,装订卷宗。碰到一些棘手的案件,他常常整天吃不香,睡不安。逢年过节,当人们纷纷回程与家人团聚时,他却此时出击,寻找回归的被执行人。
建湖县一家食品厂长期拖欠他人货款不还,引起债权人的极大不满。罗学文趁中秋节月饼销售火爆的日子,采取现场执行办法,坐阵监督食品厂的月饼销售,用收取的营业款冲抵该厂所欠的债务,终于使案件圆满执结。
还有两家印刷厂因长期拖欠花炮厂巨额货款,使债权方与厂里工人矛盾尖锐,一触及发。如果一味对之强制执行,印刷厂势必关门倒闭,500余名工人也将面临下岗失业。罗学文意识到一件案件事关500个家庭的就业,弄不好就要出大事,影响社会稳定。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往厂里跑。在那些日子里,他脸消瘦了,人憔悴了许多。经过无数次走访协调,最终达成协议,由印刷厂为花炮厂印制商标,逐年冲抵债务。案子执结了,厂子也救活了。工人们喜上眉梢,给老罗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称他为“盛世青天”。
如何提高执行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是罗学文时常考虑的问题。长期的执行工作,使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2000年春节前夕,他带领5名干警赴上海执行,由于旅途劳累,他让其他同志先休息,说:“我在上海有联系点,出去转转。”过了几个小时,老罗回来对干警们说:“我们今晚行动,几个被执行人被我摸准了。”干警们非常吃惊地说:“这么大的上海,你怎么找到这些人的下落?”。老罗说:“建湖人到上海躲债,基本上在闸北区、曹安菜场等地,我搞这么多年执行,已经摸索出了这条规律”。果不出其然,当晚他们就将6名被执行人全部逮个正着,一举执结7个案件。
对一些疑难复杂的执行案件,他都要设法建立信息网络,跟踪执行。每个乡镇、每个村组他都尽力物色一些“耳目”。上海的曹安菜市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和西部省份的一些建筑工地,他都建立了许多信息点。
维护法律尊严是法官的天职,不论遇到什么危险、阻力,罗学文从没有退缩过。1997年12月的一天下午,天上正飘着小雪。他与副庭长胥正明去草堪口镇执行一起货款纠纷案。被执行人江某拒不配合法院执行,罗学文决定强制执行他家渔塘中的鱼以抵欠款。见到法院要动真格,江某和他的十几名亲戚手持木棍、鱼叉气势汹汹地冲上来要和执行法官动武。面对险情,罗学文临危不惧,他箭步上前,左手托住舞过来的木棍,右手抵住鱼叉,大声说:“不准动!我们是依法执行,你们这样胡来是犯罪行为!”
江某一伙人被他的凛然正气一下子镇住了,在法律的威慑下,乖乖放下了手中的凶器,如数交纳了欠款。直至晚上9点钟,老罗和他的战友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了归途。临行前,江某的妻子紧紧抓住老罗的手说:“罗法官,感谢您啊!要不是你,我们江家今天就闯下大祸了!”
罗学文每年在外执行工作长达二百多天,其中赴外地执行都在一百天以上。十五年来,有2000件执行案件在他手上执结,他连续12年办案超百件,2000年全年执结226件,所执结的案件没有一件引发社会矛盾,真正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罗学文一身正气,甘于清贫。十多年来,他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显示出当代人民法官的崇高风范。去世后,同事们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口袋里翻出半包香烟,那是他常抽的仅2.8元一包的“一品梅”……
罗学文妻子下岗,儿子又读大学,在乡下的两位老人还要补贴,家庭负担很重。他一身简朴,爱人为他买了件棉袄,他舍不得穿,直到遗体火花的那天才穿上身。
他是清贫的,同时也是富有的,他拥有人世间最美好的心灵,最丰富的情感,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他常跟庭里同志讲,作为法官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他与家人约法三章:不熟悉的人敲门不开,不是亲戚的正常人情来往送礼坚决不收,不是正当的钱财坚决不贪。他在执行中接触的当事人不下数千,其中不少人出于感激或其他动机,变着方式赠送礼物,甚至钱财,都被他一一拒绝。
在执行建湖县某缘丝厂与吴江绸缎染炼一厂货款纠纷案中,罗学文三下吴江,行程千里,他常常自备干粮,睡大通铺,硬是没喝当事人一口水吃一顿饭。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劳碌,终于将40万元的货款一分不差地追回了绿丝厂。为了表达干部职工对老罗的谢意,厂长安排一个干部带了两条烟和两瓶酒登门致谢,老罗说什么也不收。来人恳切地对他说:“罗庭长,我们这可不是送礼行贿啊,你为我们追回40万元货款,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辛苦,没喝我们厂里的一口水。人心都是肉做的,你让我们怎么过意得去?”
罗学文对他说:“当驾驶员就要开车跑路,当军人就要站岗放哨,我是法院的执行人员,执行法院的判决,维护法律的公正是我的职责,你们的心意我领,礼品我绝对不收!”一席话说得来人主动收回了礼物。
此事传开后,深深感动了厂里的每一个人。厂长安排人悄悄在建湖电视台点播了一首《好人一生平安》的歌曲,衷心祝愿他一生平安。
罗学文老家有个养鱼户为感激他追回了鱼款,上门送了200元,罗学文回来知道后,立即将200元从邮局汇给了那位养鱼老人。他对家里人说:“老百姓生活不易,收他们的钱有愧啊!”1999年底,一个体小老板为逃避被执行,谎称送材料给他,将一封装有钞票的信封塞进他的抽屉里,返身就要走,老罗立即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大喝一声:
“站住!你有钱送礼,怎么没有钱履行法律义务?”“一点小意思。”小老板涨红着脸。
罗学文严厉地说:“我从部队到地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怎么能栽在你这蝇头小利上呢?这笔钱就作为你交的标的款子,余款现在必须履行完毕,你可以想办法通知其他人帮你准备,但你在法律义务未履行完毕前,不得离开这里。”这个债务人原打算投石问路,没想到把路走绝了,只好乖乖地电话通知家人如数交纳了欠款。
罗学文对人民群众满怀博大、深沉、和无私的爱,却很少顾及到个人与家庭。一位五保户大爷没房住,他主动掏出数千元予以资助。他用生命忠实履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罗学文平时常常穿着一套洗得干净的旧制服,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象样的衣服。但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却显得格外地慷慨大方。一天,他执行完案件踏着夜色回家,天空正下着小雨,途中他见一位老奶奶淋着雨还在卖余数不多的玉米棒子,便不假思索地掏出20元钱全买下了,并嘱咐老人赶快回家。老人十分感激,久久望着罗学文离去的背影,口中念道:“活菩萨,活菩萨。”
钟庄镇一位五保老人洪文祥没有房子住,老罗就多次找村干部协商帮助解决,并主动掏出2000元钱来资助他建房。老人住上了新房,从此就把罗学文当作了自己的大恩人。
象这样的好事,罗学文做了多少,法院干警们谁也说不清,但谁都能说出许多许多。这些平凡的小事,铸就了罗学文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罗学文的儿子罗海峰是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他曾挥泪向记者讲述了父亲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早在1995年,罗学文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当时正值执行会战,他脱不开身,日常护理就由体弱的妻子承担。一天,罗学文抽空来到母亲身边要照顾她,他对母亲说:“儿子不能时常来伺候您,我有愧啊!”老人对儿子说:“学文,工作要紧,妈不会怪你。”他望着日渐消瘦母亲,不由地泪如泉涌。
老人临终前,非常想见儿子一面,但此时罗学文正远在千里之外执行。为了不让他分心,妻子含着泪独自承担了悲伤。半个月后,当老罗风尘仆仆地赶回来时,母亲已不在人间。他跪倒在母亲的遗像前,放声痛哭道,“娘啊娘,儿子回来看您了,儿子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啊!”
1999年春天,罗学文从外地执行回来,感觉身体异常消瘦,短时间内下降了14公斤。在家人和同事的再三劝说下,他才放下手中的案件去医院检查,结论是糖尿病、高血压。在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发现他天天都要溜出去一会儿。经过打听,才知道在住院十多天期间,他又执结了四件案件。
同年夏的一天,老罗正在执行现场,突然他的BP机响个不停。他见区号是025,末尾还加119,想一定是儿子从南京打来的,便随手关掉BP机,继续指挥执行。
一刻钟后,庭里打来急电,告诉他儿子在学校足球比赛中小腿骨折,现已住到医院,急等家长签字动手术!老罗心急如焚,可当时案件的当事人矛盾正在激化,一旦他离开,势态得不到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含着泪拨通家里电话,要爱人立即前往南京。
趁一次去南京出差的机会,老罗抽空探望了还在医院养伤的儿子。他不无内疚地对儿子说:“海峰,你能原谅爸爸吗?”儿子扭过头,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
整整一个晚上,罗学文趴在病床边为儿子抄写拉下的80多页课堂笔记。
2000年暑假期间,罗学文得知儿子的学校要求学生搞社会调查,便有意识让儿子跟随自己执行以体验生活,也 可增进父子的感情。他带着儿子来到冈东执行一起离婚财产分割案件,由于矛盾复杂,加之许多人趁机煽动,女方的孩子拿着铁梆头就要打他的母亲。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罗学文大喝一声,冲上前夺下了孩子手中的梆头,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这时候又有许多人冲上来要拖女方的东西,并说她欠他们的钱。罗学文义正词严地说:“她欠你们的钱,你们可以去打官司,我保证依法给你们执行。你们这样硬拖别人的财物是违法的。”这时儿子看到父亲脸色苍白,手也发抖,知道他是没按时吃午饭,糖尿病发作所致。于是儿子赶紧从父亲的包里拿出药递给他。没有开水,罗学文就喝几口自来水将药吞服了下去。周围群众见此情景都被深深感动了,他们说:“罗法官讲话入情入理,还带病工作,我们服”。当案件执行完毕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父亲不无怜惜地对儿子说:“你饿坏了吧。”早已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儿子一头扑倒在父亲的怀里,哭道“爸爸你太忙了,太累了,大辛苦了,我错怪你了。”罗学文搂着儿子欣慰地笑了,他笑得是那样甜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罗学文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虽是短暂,但精神却是伟大而永存的。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绝唱。
罗学文是新时期全省法院的楷模。他的感人事迹将鼓舞全省法院广大干警奋力拼搏,不断推进审判和改革事业向纵深发展。
刚刚完成执行任务的罗学文正昏迷在警车坐椅上。他已听不见同志们的呼唤,睁不开双眼看看一张张焦急企盼的脸庞,带着对未尽事业的遗憾和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在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睡着”了。
“罗庭长是累倒的啊,累倒的啊!一个活生生的好人,才51岁,怎么就这样跟我们永别呢!”。跟随老罗工作多年的执行员花晓春说着说着已是泣不成声……
2002年2月9日,连续参加了4天早晚执行任务罗学文身体有些虚弱。为了照顾老罗的身体,院领导没有安排他第二天的参战。但10日早晨5时,他仍然拖着疲倦的身体准时出现在法院门口。同志们见状纷纷劝他回去休息。
他说:“你们人手少,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让我去吧”。他又毅然地与同事们一道去参加新的战斗。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上午9时,他处理完最后一桩执行案件,正坐在回归的执行车上时,突发心肌梗塞,斜倒在座位一旁,再也没有醒来……
罗学文逝世的消息,象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震撼了盐阜大地。许许多多和他熟悉的、相识的、未曾谋面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和案件当事人冒着凛冽的寒风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喻着悲痛的泪水向这位朴实无华、一心为民的好法官默哀致敬,为他送行。一位白发苍苍的五保户老人失声痛哭地说道:“学文,我舍不得你走啊!”
恪尽职守丹心啼血为人民,秉公执法一缕英魂献执行。人们用世间最美好的言辞赞美这位“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盐阜人民的好儿子、百姓爱戴的好法官。
罗学文一生荣誉有加,特别是在法院工作期间,他先后被授予市、县“劳模”、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人民满意法官”、全省“十佳执行员”荣立过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一等功一次。
他崇高、忠诚、无私的品质,已超越时空,成为人们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罗学文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放在执行工作的首位。十五年来在他执结的2000余件案件中,没有收到过一份群众来信。当事人自觉履行率达80%以上,公正与效率得到了最好体现。
1987年,罗学文从部队转业到建湖县法院执行庭工作。他说:“从军官到法官,虽然我身上制服的颜色变了,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保一方平安的宗旨和意识不能变。”
为了尽快掌握执行业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上业大、自学、向有经验的法官请教。一本本厚厚的法律书籍都被他翻烂了。凭着一股韧劲,他很快学有所成,先后拿到了培训合格证书和业大专业证书,掌握了执行工作的一套基础理论,逐步由一个“门外汉”成了执行工作的内行。
“心里装着群众,就必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罗学文常常告诫自己的话。建湖县一家塑料厂效益不好,长期拖欠一外地农民货款,虽经法院判决,但该厂却一直未履行责任。这位农民将申请执行书寄到建湖法院老罗手里后,老罗考虑到申请人远在外地,来往不便,就强制变卖了塑料厂的部分原料,并将变卖的15000元执行款汇到这位农民手中。事后,这位农民专程送来了锦旗,含着泪下跪向他致谢。
多执结一件案件就是为群众多分一份忧。为此,罗学文每周、每月都给自己下达办案指标,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他起早贪黑,马不停蹄,连续作战,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整天在外奔波。晚上回到院里整理材料,起草法律文书,装订卷宗。碰到一些棘手的案件,他常常整天吃不香,睡不安。逢年过节,当人们纷纷回程与家人团聚时,他却此时出击,寻找回归的被执行人。
建湖县一家食品厂长期拖欠他人货款不还,引起债权人的极大不满。罗学文趁中秋节月饼销售火爆的日子,采取现场执行办法,坐阵监督食品厂的月饼销售,用收取的营业款冲抵该厂所欠的债务,终于使案件圆满执结。
还有两家印刷厂因长期拖欠花炮厂巨额货款,使债权方与厂里工人矛盾尖锐,一触及发。如果一味对之强制执行,印刷厂势必关门倒闭,500余名工人也将面临下岗失业。罗学文意识到一件案件事关500个家庭的就业,弄不好就要出大事,影响社会稳定。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往厂里跑。在那些日子里,他脸消瘦了,人憔悴了许多。经过无数次走访协调,最终达成协议,由印刷厂为花炮厂印制商标,逐年冲抵债务。案子执结了,厂子也救活了。工人们喜上眉梢,给老罗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称他为“盛世青天”。
如何提高执行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是罗学文时常考虑的问题。长期的执行工作,使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2000年春节前夕,他带领5名干警赴上海执行,由于旅途劳累,他让其他同志先休息,说:“我在上海有联系点,出去转转。”过了几个小时,老罗回来对干警们说:“我们今晚行动,几个被执行人被我摸准了。”干警们非常吃惊地说:“这么大的上海,你怎么找到这些人的下落?”。老罗说:“建湖人到上海躲债,基本上在闸北区、曹安菜场等地,我搞这么多年执行,已经摸索出了这条规律”。果不出其然,当晚他们就将6名被执行人全部逮个正着,一举执结7个案件。
对一些疑难复杂的执行案件,他都要设法建立信息网络,跟踪执行。每个乡镇、每个村组他都尽力物色一些“耳目”。上海的曹安菜市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和西部省份的一些建筑工地,他都建立了许多信息点。
维护法律尊严是法官的天职,不论遇到什么危险、阻力,罗学文从没有退缩过。1997年12月的一天下午,天上正飘着小雪。他与副庭长胥正明去草堪口镇执行一起货款纠纷案。被执行人江某拒不配合法院执行,罗学文决定强制执行他家渔塘中的鱼以抵欠款。见到法院要动真格,江某和他的十几名亲戚手持木棍、鱼叉气势汹汹地冲上来要和执行法官动武。面对险情,罗学文临危不惧,他箭步上前,左手托住舞过来的木棍,右手抵住鱼叉,大声说:“不准动!我们是依法执行,你们这样胡来是犯罪行为!”
江某一伙人被他的凛然正气一下子镇住了,在法律的威慑下,乖乖放下了手中的凶器,如数交纳了欠款。直至晚上9点钟,老罗和他的战友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了归途。临行前,江某的妻子紧紧抓住老罗的手说:“罗法官,感谢您啊!要不是你,我们江家今天就闯下大祸了!”
罗学文每年在外执行工作长达二百多天,其中赴外地执行都在一百天以上。十五年来,有2000件执行案件在他手上执结,他连续12年办案超百件,2000年全年执结226件,所执结的案件没有一件引发社会矛盾,真正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罗学文一身正气,甘于清贫。十多年来,他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显示出当代人民法官的崇高风范。去世后,同事们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口袋里翻出半包香烟,那是他常抽的仅2.8元一包的“一品梅”……
罗学文妻子下岗,儿子又读大学,在乡下的两位老人还要补贴,家庭负担很重。他一身简朴,爱人为他买了件棉袄,他舍不得穿,直到遗体火花的那天才穿上身。
他是清贫的,同时也是富有的,他拥有人世间最美好的心灵,最丰富的情感,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他常跟庭里同志讲,作为法官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他与家人约法三章:不熟悉的人敲门不开,不是亲戚的正常人情来往送礼坚决不收,不是正当的钱财坚决不贪。他在执行中接触的当事人不下数千,其中不少人出于感激或其他动机,变着方式赠送礼物,甚至钱财,都被他一一拒绝。
在执行建湖县某缘丝厂与吴江绸缎染炼一厂货款纠纷案中,罗学文三下吴江,行程千里,他常常自备干粮,睡大通铺,硬是没喝当事人一口水吃一顿饭。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劳碌,终于将40万元的货款一分不差地追回了绿丝厂。为了表达干部职工对老罗的谢意,厂长安排一个干部带了两条烟和两瓶酒登门致谢,老罗说什么也不收。来人恳切地对他说:“罗庭长,我们这可不是送礼行贿啊,你为我们追回40万元货款,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辛苦,没喝我们厂里的一口水。人心都是肉做的,你让我们怎么过意得去?”
罗学文对他说:“当驾驶员就要开车跑路,当军人就要站岗放哨,我是法院的执行人员,执行法院的判决,维护法律的公正是我的职责,你们的心意我领,礼品我绝对不收!”一席话说得来人主动收回了礼物。
此事传开后,深深感动了厂里的每一个人。厂长安排人悄悄在建湖电视台点播了一首《好人一生平安》的歌曲,衷心祝愿他一生平安。
罗学文老家有个养鱼户为感激他追回了鱼款,上门送了200元,罗学文回来知道后,立即将200元从邮局汇给了那位养鱼老人。他对家里人说:“老百姓生活不易,收他们的钱有愧啊!”1999年底,一个体小老板为逃避被执行,谎称送材料给他,将一封装有钞票的信封塞进他的抽屉里,返身就要走,老罗立即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大喝一声:
“站住!你有钱送礼,怎么没有钱履行法律义务?”“一点小意思。”小老板涨红着脸。
罗学文严厉地说:“我从部队到地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怎么能栽在你这蝇头小利上呢?这笔钱就作为你交的标的款子,余款现在必须履行完毕,你可以想办法通知其他人帮你准备,但你在法律义务未履行完毕前,不得离开这里。”这个债务人原打算投石问路,没想到把路走绝了,只好乖乖地电话通知家人如数交纳了欠款。
罗学文对人民群众满怀博大、深沉、和无私的爱,却很少顾及到个人与家庭。一位五保户大爷没房住,他主动掏出数千元予以资助。他用生命忠实履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罗学文平时常常穿着一套洗得干净的旧制服,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象样的衣服。但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却显得格外地慷慨大方。一天,他执行完案件踏着夜色回家,天空正下着小雨,途中他见一位老奶奶淋着雨还在卖余数不多的玉米棒子,便不假思索地掏出20元钱全买下了,并嘱咐老人赶快回家。老人十分感激,久久望着罗学文离去的背影,口中念道:“活菩萨,活菩萨。”
钟庄镇一位五保老人洪文祥没有房子住,老罗就多次找村干部协商帮助解决,并主动掏出2000元钱来资助他建房。老人住上了新房,从此就把罗学文当作了自己的大恩人。
象这样的好事,罗学文做了多少,法院干警们谁也说不清,但谁都能说出许多许多。这些平凡的小事,铸就了罗学文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罗学文的儿子罗海峰是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他曾挥泪向记者讲述了父亲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早在1995年,罗学文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当时正值执行会战,他脱不开身,日常护理就由体弱的妻子承担。一天,罗学文抽空来到母亲身边要照顾她,他对母亲说:“儿子不能时常来伺候您,我有愧啊!”老人对儿子说:“学文,工作要紧,妈不会怪你。”他望着日渐消瘦母亲,不由地泪如泉涌。
老人临终前,非常想见儿子一面,但此时罗学文正远在千里之外执行。为了不让他分心,妻子含着泪独自承担了悲伤。半个月后,当老罗风尘仆仆地赶回来时,母亲已不在人间。他跪倒在母亲的遗像前,放声痛哭道,“娘啊娘,儿子回来看您了,儿子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啊!”
1999年春天,罗学文从外地执行回来,感觉身体异常消瘦,短时间内下降了14公斤。在家人和同事的再三劝说下,他才放下手中的案件去医院检查,结论是糖尿病、高血压。在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发现他天天都要溜出去一会儿。经过打听,才知道在住院十多天期间,他又执结了四件案件。
同年夏的一天,老罗正在执行现场,突然他的BP机响个不停。他见区号是025,末尾还加119,想一定是儿子从南京打来的,便随手关掉BP机,继续指挥执行。
一刻钟后,庭里打来急电,告诉他儿子在学校足球比赛中小腿骨折,现已住到医院,急等家长签字动手术!老罗心急如焚,可当时案件的当事人矛盾正在激化,一旦他离开,势态得不到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含着泪拨通家里电话,要爱人立即前往南京。
趁一次去南京出差的机会,老罗抽空探望了还在医院养伤的儿子。他不无内疚地对儿子说:“海峰,你能原谅爸爸吗?”儿子扭过头,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
整整一个晚上,罗学文趴在病床边为儿子抄写拉下的80多页课堂笔记。
2000年暑假期间,罗学文得知儿子的学校要求学生搞社会调查,便有意识让儿子跟随自己执行以体验生活,也 可增进父子的感情。他带着儿子来到冈东执行一起离婚财产分割案件,由于矛盾复杂,加之许多人趁机煽动,女方的孩子拿着铁梆头就要打他的母亲。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罗学文大喝一声,冲上前夺下了孩子手中的梆头,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这时候又有许多人冲上来要拖女方的东西,并说她欠他们的钱。罗学文义正词严地说:“她欠你们的钱,你们可以去打官司,我保证依法给你们执行。你们这样硬拖别人的财物是违法的。”这时儿子看到父亲脸色苍白,手也发抖,知道他是没按时吃午饭,糖尿病发作所致。于是儿子赶紧从父亲的包里拿出药递给他。没有开水,罗学文就喝几口自来水将药吞服了下去。周围群众见此情景都被深深感动了,他们说:“罗法官讲话入情入理,还带病工作,我们服”。当案件执行完毕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父亲不无怜惜地对儿子说:“你饿坏了吧。”早已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儿子一头扑倒在父亲的怀里,哭道“爸爸你太忙了,太累了,大辛苦了,我错怪你了。”罗学文搂着儿子欣慰地笑了,他笑得是那样甜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罗学文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虽是短暂,但精神却是伟大而永存的。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绝唱。
罗学文是新时期全省法院的楷模。他的感人事迹将鼓舞全省法院广大干警奋力拼搏,不断推进审判和改革事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