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沛县法院大屯法庭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人民法院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本辖区实际,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并在辖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了以农村“大老知”(熟悉农村人情世故,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的村民)为主体、以村调解员、司法协理员为基本成员的平安理事会,并充分发挥其沟通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的“三员”作用,有效缓解了当今法院系统案多人少矛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6月份,平安理事会共参与化解各类民事纠纷92起,其中,重大疑难复杂案件17起,受到辖区党委政府高度赞许和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充分发挥沟通民意“联络员”的作用,做到矛盾早预防。充分发挥“平安理事会”成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优势,沛县法院大屯法庭通过各村的“大老知”将征求意见表和“便民联系卡”等发放给辖区各村群众,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纠纷动态,查找信访隐患问题,努力做到到矛盾知道早,应对快。

 

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做到纠纷早化解。发挥农村平安理事会成员熟悉社情民意,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心目中威望高、群众信赖的特点,引导“大老知”们当好村居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该庭开通了平安理事会“诉调对接”绿色通道,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对于属于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土地承包纠纷等适宜由平安理事会先行调解的,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移交给平安理事会调解。若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由法院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加盖法院印章后交当事人签收;若调解不成,由法院对案件继续进行审理,以促进矛盾纠纷的及时解决。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宣传员”的作用,做到普法全覆盖。加大对以“大老知”为主体的平安理事会成员的培训力度,由法庭的审判业务骨干和镇司法所、综治办等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开展了一系列以“人身损害赔偿,婚姻、家庭、赡养,相邻关系,个人担保、土地承包”等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大老知”们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学会了按照法律规则办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成为了其他村民眼中的“法律能人”,既向村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也在调解邻里纠纷,维护乡村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