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记事
作者:王余峰 发布时间:2009-01-08 浏览次数:1514
临近春节,一上班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互相寒暄之后,我开始收拾自己的桌子,最近的执行一直紧张而忙碌,办公桌显的很凌乱。
这时宋庄的一个申请人气喘吁吁来到局里:“王法官,被执行人我找到了,您看能不能去一下?”。这位姓郑的原告将自己的鱼网租赁给本地一位姓周的老渔民使用,但期限到了之后,老周非但没有给付租赁费用,连网具也没有返还,原告胜诉后隔三差五就来我办公室询问进展,因为被执行人一直在外地上船,行踪捉摸不定,案件陷入僵局。今天终于有眉目了,我也替原告高兴,在核实了具体地点以后,连同办公室老李带上司机和法警就出发了。
天气很好,是难得的冬日暖阳,警车一路急驶,很快就来到了位于大浦的养殖基地,进入基地,申请人记错了路线,一来一回,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转瞬就过去了,看到原告急切的心情,自己也就什么话也没有说。警车开始在狭窄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路两边是一人多高的杂草丛,正好可以将警车隐蔽起来,不易让被执行人发觉,渐渐地接近了目标,还有一百多米时,就看见一个黑影从鱼塘的堰上向远处飞奔,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那个黑影定是被执行人无疑。警车一个急刹车,我们几个从车上鱼贯而出,一面追一面喊,眼看距离越来越近,一面缩短着和被执行人的距离,突然,老周来了个急转弯,跳进布满淤泥的养虾池,挪到中间停了下来,下半身已经陷入淤泥之中。等我们跑到池边,老周出人意料的头往虾池中一插,事出突然,来到执行局工作以来,经历的被执行人抗法、逃避的场面也不算少,但以自己的性命相对的这种情形却是第一次,头有点懵。还是随行的老李有经验,他不顾寒冷,跳入虾池,拖着周老汉就往外拽,因为陷的很深,又没有着力点,老周在虾池中纹丝不动,幸好四周有几块长木板,几个人搬来放在池边,踩上木板,几人合力终于将他拉到岸边,老周的嘴唇冻的发紫,浑身打着哆嗦,说话也听不清,几个人将老周抬到看虾池的小屋内,脱去满是泥浆的外衣,盖上棉被,我们几个人在老周的床边静静的站了十几分钟,看着周老汉的面色逐渐转红,才稍微平静下来,老周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冤枉呀,法官”,神情显得特别激动,同事老李耐心的劝导他:“你冤枉更不应该见我们就跑,应当对我们说清原委”。原告从后面拽了拽我的衣脚,示意我出去说话。“王法官,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如果今天不带走他,恐怕以后更难找了”原告急切的说道,听了这话,我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火冒三丈:“你的钱难道比他的命还重要吗?”我走进屋给老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让他三天后主动到法院解决问题,老周满口答应,虽然还不能确定能否兑现承诺,但到了现在这个样,也只能作罢!
三天后,老周带着一外地口音的中年人如约而至,他解释那天跑的原因,是自责害怕法院的执行,同时又感觉自己委屈,所以索性也不想活了。看着老周虔诚的神情,自己也不愿打断他的诉说。原来案件实情并不象判决书中表述的那么简单,原告在南通向中年人购买了很多网具,一直拖欠网款,这位中年男子追讨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作用,因为和此上船的老周熟悉,所以提出由老周去租网,然后将网具交与他,一切责任由他负责,并出具一保证书,老周也是不耻于本案原告的赖皮行为,满口答应。后来老周成全了别人的美事,自己反惹上了官司,因为帮助外地人“欺骗”本地人,自己也背上了“汉奸”的骂名,所以老周很消沉。
听完老周的诉说,我渐渐有些同情他的遭遇,但法律是严肃的,责任的承担也是公平的。在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如何能实现情与法的和谐统一,我开始探寻最佳的解决办法。
中年人显得很气愤,认为自己收回鱼网天经地义,对于法院判决周老汉承担责任很是不解,经过一番辩法析理后,他也低下了头。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通知原告到庭调解,见到卖网具的中年人,原告略显诧异,因为未付鱼网款,心中自觉理亏。调解很顺利,最终达成协议原告同意以本案债权抵消他欠中年人的购网款,同时由老周承担案件的执行费用。
案子就这样执结了,老周很激动,一双大手,苍老而有力,与我紧紧地握着,久久不愿松开,感觉象他出了一次远航,历经风雨,终于收获满仓。送他到门口,老周不断挥手致意,沿着他手指的方向,夕阳西下,而晚霞已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