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我怀惴着大学辅导员李友根老师写下的“祝杨青天秉公执法、工作顺达”的毕业留言,在懵懂之中成为省法院民一庭的一名书记员。

  十一年前,伴随着中国法官职业化改革的浪潮,我成为一名助理审判员,开始了憧憬已久的法律人之旅。

  一年前,在历经十年的努力和锻炼后,我被任命为审判员。可是这时,面对湖南永州疯狂的冲锋枪扫射,面对广西梧洲灭绝人性的泼硫酸事件,更可怕的是,面对网络上一边倒的叫好声,我开始越来越怀疑法律人这一称号还值得我孜孜以求之吗?中国法治的愿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今天,我万分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受表彰的党员代表发言,不想追忆过往的成绩,只想借这个机会真实地表达一下我们这一代法律人历经的困惑和感悟。

  首先,是关于信仰。我曾经非常庆幸从事法官这份工作,因为正是这份职业,使我找到了法律的信仰。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和很多法官一样,对于所谓的信仰、曾经的理想渐渐没有了表达的欲望。当法官艰辛的工作换来的不是理解与认同,而是批评和谩骂的时候,当法官每天上班时竟然还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的时候,我想连上帝都不敢来和我们奢谈信仰了。可是,我们可以自我放弃吗?如果放弃对法律的信仰,放弃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之心,将我们所习得的法律技能沦落为谋生的工具和满足物欲的手段,我们就会有未来吗?我想不会!所以,我庆幸埋首于枯燥、琐碎的案卷中十几年的我,还没有完全被生活溶化了全部的热情和追求,我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者,我不会把法官想象成正义女神的化身,但我依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慢慢地学会了心平气和地、理性地去追寻那飘忽不定、若隐或现的理想。我清楚个体力量的微薄,但我依然会尽我所能将主持公正的心意传达给每一个当事人。虽然要获得每一个当事人的信任是如此的困难,但这不是放弃的理由。我清楚自己人微言轻,但我认为今天的中国法官不仅要承担裁判官的职责,还要充当牧师的角色,向公众宣示法治的精神。所以,在给人民陪审员、基层法官讲座时,我偶尔会偏离主题做这样的布道,企图去换起对法治的景仰,对正义的向往,对法官的信任。所幸,并不是每一次布道之后换回的都是唐吉诃德式的嘲笑,更多的,是尊重。这使我更增添了前行的勇气,因为我感到,我并不孤独,虽然现实一再地让我们感到挫败,但依然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在共同寻找前路的微光。

  其次,是关于行动。法官需要对法律的信仰,更需要理性的行动。理性的行动来源于过硬的法律职业技能。我总是提醒自己牢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正在审理的案件,最值得做的论文就是我手中的判决书。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让我掌握了大量的审判技巧和驾驭法庭的能力,让我对抽象的法律有了生动和具体的理解,让我对社会矛盾纠纷有了审慎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近几年来,我承办了很多疑难复杂案件,其中有多起案件被评为优秀案件或优秀裁判文书,我的一审案件判决书多次受到最高法院民一庭相关领导与承办法官的肯定和好评。今年年初,上海的一位知名律师寄来了一本他的著作,里面将我承办的一起建设工程案件作为范例,详细解读了建设工程案件的处理流程和分析方法。这些认同,让我感受到一个法律人的智慧探索和快乐。但是,法律本身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更象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绝对的真理和正义总是象远空的恒星一样遥不可及。从事民事审判多年,虽然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同样有被改判或者虽然没有被改判但仍存在错误的地方。我慢慢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法官,不仅要追求成功,更要坦然接受遗憾的存在。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遗憾的反思,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和偏见,最终使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接近正义的要求。除了办案之外,近年来,我还承担了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对下指导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在中国劳动关系转型时期,劳动法律和劳资利益格局伴随着一次次改革浪涛而变动不居、跌宕起伏,法律最起码的稳定性与确定性难以保证,劳资矛盾和劳动争议风起云涌,这些都给劳动争议案件指导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我们所起草的每一份规范性文件,虽然只是对法律的解释,但实际上,足以对劳资利益关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相当的影响,我深知责任之重大,所以每次起草规范性文件时,都有如履薄冰之感,虽经多方调研、再三论证,但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些让我感到作为一名省法院的法官,我所掌握的司法能力还远远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地更新。学习,是我终生的事业。

  第三,是关于敬业。中国社会转型给法官带来了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还有法官职业性质决定的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压力,身为一名女法官,还要面对教育女儿的家庭负担,这几重压力也曾让我处于烦燥与纠结之中。在不断的磨合与纠结中,我慢慢学会了放弃与坚持,放弃可以放弃的,比如在中国进入数字电视时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学会电视遥控器的使用方法;坚持必须坚持的,比如我会在女儿进入梦乡后再开始挑灯夜读,或者准备第二天要开庭的案件。有时也会怀疑这样辛苦是否必要,但每当看到女儿终于在我的陪伴下有了一点点进步时,在我的判决或调解工作得到当事人的认同和感激时,在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时,我会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天道酬勤。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对民一庭所有领导和同事的感恩之心。自从十六年前进入民一庭工作以来,我从历任庭领导和同事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在民诉法改革两年多来,民一庭的全体成员都面临着空前的工作与精神压力,每当我下班时还看到19楼的房间依然灯火通明时,每当我听到我的同事在遭到当事人无数次的拒绝之后还孜孜不倦耐心地调解时,有时真的会感动到无语凝噎。今天的民一庭,更加的年轻而充满活力,我以作为民庭人的普通一员为荣,我也衷心希望民一庭这种踏实、敦厚、正直的庭风能够一直传承。

  人生有很多的无奈,比如青春渐渐流逝,比如一生在平凡中度过,比如渐渐被人忽视,可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以正确的方式度过人生。我相信:

  追寻,你就能找到;敲门,门就会为你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