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办”法官—孙同林
作者:卞婧娴 发布时间:2012-06-28 浏览次数:1198
解不开的结,怎么办?道不清的理,怎么办?劝不开的架,怎么办?好办!就找孙法官!
在兴化法院,倘若提到孙同林法官,无人不竖起大拇指。“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当事人都像是他的亲戚”。这是孙同林法官周围的领导、同事对他最多的概括评价。
1987年,孙同林从部队专业至兴化法院。1990年在积极参加市委组织的200名机关工作人员下农村任职缎炼,孙同林被指派到原沈伦乡金家村任主要负责人。两年半的支农经历,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农村工作经验。他将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基层群众,掌握第一手情况,有的放矢进行调解,取得群众信任,笑称是他的办案“五大法宝”。“我先和他们拉家常,不仅是就案件谈案件,而是要从外围介入,家里什么事都可以谈,有什么解不开的结,解决不了的矛盾都可以告诉我,我帮他们处理。”孙法官笑咪咪的说,“像女儿结婚证没领,孙子户口没上这样的事,我都能帮他们,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处理。”
“一开始,剑拔弩张,结案时,互谦互让。”提到前些时候发生在田间地头的一起民间纠纷,孙同林法官淡笑着一言概括。
原告小杨(化名)与被告小李(化名)属于同一村民组村民,系隔壁邻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双方曾因为土地承包事宜引发矛盾,多年来还因其他一些生活琐事纠纷一直不断,怨气也越结越深。原告小杨有一丘责任田与小李家的责任田紧紧相靠,年前,小杨在责任田里种上了棉花,而小李则在自家田里种上了水稻。而由于棉花喜旱,水稻好水,小李水稻田里的水常常流入到小杨家的棉花田中,顿时,这两块责任田变得水火不相容。小杨更是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一纸诉状到法院,要求处理。
考虑到双方是多年邻居,矛盾历时长且尖锐,两个当事人的责任田又紧紧相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但矛盾不断,且容量激化,会影响社会稳定,于是孙同林立即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前往纠纷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实地调解。察看了现场情况后,孙同林首先指出了责任田“水火不相容”的客观事实,同时本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宗旨,耐心细致地分析利弊,希望大家妥善协商。经过法官、乡镇干部分头做工作,摆事实,讲情意,悉心疏导,渐渐地,小杨和小李的态度都有所好转。经过半天的劝解,一堵冰墙终将融化。“你看看你们,都十几年的老邻居、老乡亲了!大家同拜一方土地神,还这么固执,乡亲们都看笑话啦!”孙同林笑着拉起小杨和小李的手,三双温暖而厚实的手掌紧紧握在了一起。经过友好的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在两块责任田间挖上一条排水沟,以解决棉花、水稻“水火不相容”的问题。排水沟通了,两家人的心也通了。“要不是孙法官倾心调解,我们现在还是生死活对头哩!”棉田丰收的小杨憨笑着拍着小李的肩膀,语气里充满了对孙同林法官的感激之情。而熟悉孙同林法官的乡镇干部提起孙同林更是赞不绝口:“孙法官是难得的廉洁啊,我们有难解的法律问题,都是直接向孙法官求救,孙法官是有求必应,可从来不讲吃不讲钱不讲时。现在很少这种人的,有些人专门掐着饭点来。可他呢,工作到了吃饭时间,就说法院食堂有饭,回去吃,从来不接受请吃请喝。但一有工作上的事,就随叫随到。”
“老孙啊,在法院做事,要公正,要以理服人,要对离婚的不能判别人离婚!”孙同林笑着摇摇头说,自从妻子迷上了婚恋题材的电视剧,常常从中国妇女最朴实的家庭观出发,对他反复念叨,要“劝和不劝分。”而对孙同林来说,面对离婚案例,他从不简单地做出一纸判决,不管是否判决离婚,都会尽力去调解。除了朴实的家庭观点外,他认为,这时候调解不是为了双方一定能够达成协议或调解撤诉,而是为了安抚矛盾激化、情绪激动的双方当事人,防患于未然,避免给后续工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一番努力,即使最后出判决也能够让当事人理智地接受。
竹泓镇的小云(化名)喜欢赌博,夫妻俩为此经常吵架,但小云总是犯了又改,改了又犯,在外地油田打工的丈夫小峰(化名)无奈之下,将小云诉至兴化法院临城法庭,希望早日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
孙同林法官受案后,了解到原告小峰和被告小云系自由相恋,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并育有一个七岁大的儿子,在两人的共同奋斗下,家里盖起了三上三下的楼房,小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让人称羡。但好景不长,小云竟染上赌博的恶习,并开始对家庭不管不问,全部心思都迷在了赌博上,每月赌资竟高达四五千元!自此,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就再也没有平静过。“你说,我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容易吗?好不容易攒了点钱,捎回家里,就是想改善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给儿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这些钱都堆上了赌桌,流到了赌友的口袋!唉!”渐渐,丈夫便动起了离婚的念头。
了解到两人的感情基础较好,在庭审过中,小云悔过态度也较为真诚,孙同林法官趁机从改善原、被告夫妻关系着手,引导双方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珍惜现在的家庭生活,并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规劝。在孙同林法官的耐心调解之下,小云深深刻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不再赌博,相夫教子,重新做人,小峰也含泪答应再给其一次机会,庭审现场,这对夫妻双手紧握,泪如雨下,而这起因赌博引发的离婚纠纷案件在终因孙同林法官的坚持以调解和好结案。
“有一阵我们辖区出现很多不赡养老人的案子,看到这一家人有个好结局,我心里觉得痛快。”他说,“他长得很凶,但我一点都不怵他!调解法官有的时候也要拿得出!该出手时就出手!虽然有时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好像和法院无关,但其实息息相关,这样把一家人调得和和气气,也很有成就感。”
前些时候,一位老爷子被几个儿子搀扶着进了孙同林的办公室,一见到孙同林法官,老人就挣扎着起来要给孙同林跪下:“孙法官呐,难为您给我主持公道啊!”
搀着老爷子进来的是他的三个儿子,一家四口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可就在一个月前,他们爷四个见着面还像仇人似的。这仇呢,还不是一般深,老爷子把三个亲儿子告上了法庭!
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可眼见着老爷子膝下三子,个个壮壮实实,可连个养老的人都没有。孙同林怒从胸中起,他拼命压住心中的火气,向老爷子了解具体情况。原来,老爷子的老伴早在几年前就去世,留下三个儿子,其中老二被招婿入赘,小儿子尤为疼爱。平日里,提及老爷子赡养之事,老大总是大手一挥:“你平时最疼老小,你老了,他该养你,跟我无关!”而老二则是一脸无奈状:“你看,我都入赘到老丈人家了,按说老丈人就是我亲老子,我不适合再往这边跑的。”小儿子倒是孝敬懂事,但小儿媳妇不干了:“凭什么你两哥哥不管,老头子是你一个人的爹啊!”没办法,三个儿子踢起了皮球。眼见着老爷子家粮也快断了,屋顶也总是漏个不停,实在没有了办法,老爷子把三个儿子一下子全都告上了法庭。孙同林当时听了老爷子的诉说立即拨通了老大的电话。谁知老大听法院是质问他赡养的事,就把电话挂了。“走!一定要给老爷子解决这事。不能让老爷子吃没得吃,住没得住!”孙同林二话没说,立即召来了庭里的同事商量。
经过走访摸排,孙同林找到了正在村里打牌的老大,他低声说:“我是法院的法官,你爸现在找到我们那里了。我们都是为人子女的,你跟我回法院,一家人把话说清楚。在这里说,我怕影响你。”老大支吾了一声,却没有要离开牌桌的意思。孙同林见状,突然一拍桌子,高声指着陈义和严厉地说:“你连你个老子都不认,你在当地还算有头有脸的人,给你脸还不要脸。你要敢当着大家的面,说三遍:‘我不管我老子不关你事’这里要是没有一个人笑,或者说你一句,我转身就走!”老大也不示弱,当时就要站起,但刚起身,动作就慢了起来,不过他还是说了一遍:“我不管我老子不关你事!”棋牌室里顿时热闹了,有人低声指责了起来。老大看了看周围,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把牌一推,冲起来就从牌场走了。孙同林赶紧上去拉着他:“你也算是个人物,你看不管你老子,好让人家笑话嘛。”说得老大一顿点头:“从小到大还没有人这么说过我,唉……”羞愧难当的老大当即同意对老爷子尽赡养义务,老二在孙同林的调解之下,最终页答应将老爷子善待,最终,兄弟三人达成协议,由小儿子处理,老大、老二出钱,三个儿子齐心合力先把老爷子的房子漏水之患给解决掉。
二十多年的审判生涯,孙同林一直坚守在基层法庭审判一线,无论条件优劣,坚持认真负责,不辞劳苦,审结各类案件近3000余件,从1999年至今每年均被评为院办案能手,所办结案件无一因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而被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近三年审结各类案件近900件!身为一名基层法官,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爬山涉水的艰难路程中,与当事人家长里短的说事明理晰法上,而这些,都只为鸡犬相闻的农村基层社会继续邻里和睦,以及社会最末端处也有法之力量。他和许许多多的普通基层法官一样,他们的别样人生或许对于从书本中从城市中见惯了穿法袍拿法槌的法官的人们来说,极难想象与体会。但基层社会所需要的,便就是他们这样的法官。孙同林说:“疙瘩不能一刀切,云开雾散,案结事了,当事人心平气和,法官要把道德和法律讲得透彻,感情上和当事人共鸣。要以情为引,就是论理讲法,没有细致耐心不行。有时候,我就是天平中心那个点,偏向谁都不行!”而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宋亚平则是这样深刻评价:“我们印象中的农村基层社会正从一个‘熟人社会’演化为‘半熟人社会’,法院探索乡村司法的路径,建立便民诉讼网络只是一个系统,风雨奔波办案办事的法官才是核心。因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重点在基层,推进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的关键在基层。只有廉价可靠公正的司法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司法信任,才能让我们的案件越来越好办,才能催生出越来越多的被人民群众所爱戴的‘好办’法官,这才是案结事了修复社会关系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