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文化铸法魂
作者:朱来宽 发布时间:2014-04-03 浏览次数:2294
为强化法院干警的职业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念认同和团队协作为核心,宿迁市宿城区法院制定了《关于建设法院归属文化的实施意见》。该院高度重视法院归属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先进的法院归属文化陶冶法官情操、培育司法能力、凝聚队伍力量,把归属文化建设渗透到法院工作的各个方面,谱写了一曲归属文化育人、归属文化兴院、归属文化惠民的动人乐章。
以载体之厚 彰显归属文化底蕴
走进宿城法院“四合一”审务大厅,人们都会被浓厚的法院建筑特征所吸引——大厅中间的砂岩浮雕,在浮雕壁画前,仔细浏览,认真赏析,人们就如进行了一次有关“法”字美学和法学的巡礼。古往今来,历代先贤都对法的现象作过不少探索,并提出过不同的概念。中国古人说,法是治国理政的规矩;启蒙学者说,法是社会契约;经典作家说,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规则主义者说,法是普遍的行为规则;权利论者说,法是公民的固有权利;利益论者说,法是对利益的分配;工具论者说,法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现在人们习惯说,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法律文化传统和漫长的法治进程,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感染力。
近年来,宿城法院不断拓展法院归属文化载体,充分利用小到一块监督牌、一句温馨提示语等细微之处,让每一片土地都长满归属文化硕果。每位干警的办公桌上都有监督牌、干警姓名、照片和举报电话;楼道墙上悬挂有名人名言、字画条幅和法官箴言。审判法庭、执行大厅、办公室、走廊、食堂,到处都植入了法院归属文化,在不经意间进行归属文化渗透,时刻警醒干警要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以归属文化之光 铸就精英队伍
在归属文化建设过程中,该院将法院归属文化建设规律与法院近几年招考年轻法官较多、法官队伍年轻化的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法院归属文化——注重理论培养、注重知识更新、注重典型培育、注重制度激励。
“听了毛晓梅副庭长的讲课后,我对审理银行金融借贷案件的思路更加明确了,确实是受益匪浅。”这是新入职的公务员马春晖在听完“每周一课”后的感想。针对年轻法官审判经验少的实际,宿城法院注重法官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举办“每周一课”,由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授课,既传授法律知识、审判经验,又将法院深厚的归属文化底蕴以“以老带新”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同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法院举办专题讲座,从理论深度加强法官的法律水平,培养“学习型”法官。
在法院内部营造一个以和谐为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相互理解、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和氛围。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干警个体,制度设计和日常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充分激发干警自觉意识和自主行为。建立法官论坛、宿城法院同事QQ群等,成立青年法官沙龙,搭建全院干警思想交流、学术研讨和业务学习的平台,及时交流和化解干警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宿城法院,还有这样三个特殊现象,全院有3位院领导兼任部门中层正职,干警可以随时到院领导办公室讨论案件,没有干警向庭长汇报工作、庭长再向院领导汇报工作的层级要求。“由于宿城法院仅有17年的建院历史,成立之初33名干警大部分都已退休,现在的业务骨干很多都是建院后招录的人员,因此,35岁左右的骨干力量很大一部分担任院领导,业务庭的年轻干警太多,所有院领导担任着业务指导把关的‘导师’职责”。宿迁中院党组成员、宿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怀说。“董院长喜欢和我们讨论案件,越是疑难的纠纷他越欢迎我们和他探讨”,青年法官朱培文是这样评价的。除了随时接受承办人请教,每周六上午,董院长和民一庭、基层法庭法官集中讨论疑难案件已成为惯例。这样“以老带新”的方式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2013年,全市民一条线实现零错案,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全院发改率降到历史最低,全市排名最优。
宿城法院充分发挥年轻法官事业心重、进取心强的优势,定期开展各类专项培训和技能评比,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建立激励考评制度,突出制度归属文化建设作用,形成了以“岗位有指引、工作有规范、绩效有考核、责任有追究”为特征的综合管理机制,有效地激励了干警恪尽职守、奋发有为。
以人本之心 创新惠民佳绩
服务不仅要便捷,更要注重品质。 宿城法院在为民司法过程中倡导“ 两个充分”的服务标准,即充分方便群众使用和充分服务群众需求,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升司法为民的高度。
在“四合一”审务大厅接待当事人时,体现热情、礼貌、大方,做到咨询有人应、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法官有人找、上诉有人办、信访有人接的细致服务,让当事人少跑一趟腿、少找一个人、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
开展法官“五进”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法进社区、法律宣传和咨询等活动,积极参与“走穷亲戚”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每到农忙季节、新春佳节时刻都要穷亲戚送去慰问金和物品,解决群众实际难题,为群众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开展司法救助,积极回应困难群众的司法需求,彰显人文关怀。对经济困难的群众减免诉讼费,设立司法救助基金,为生活困难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和民事案件申请执行人给予救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化解社会矛盾。
以行为之正 成就司法公信
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宿城法院大力推进“阳光司法”建设,全面推行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等工作举措,积极搭建法院面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沟通平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观摩庭审,努力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树权威、以公开赢民心。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宿城法院把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拒腐防变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强廉政教育,弘扬廉政精神,形成了反腐倡廉的良好归属文化氛围。年初,宿城法院党组与每位干警签订廉洁保证书、并向干警家属发廉政共建信,充分发挥干警家属的“贤内助”作用。
宿城法院十分注重法院干警的礼仪,倡导态度亲和、办事规范、作风严谨、 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行为归属文化。每年组织全院干警进行司法礼仪培训。要求干警要行为端庄,统一着装,仪表整齐,文明礼貌,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宿城法院的归属文化建设像春风化雨般温和又似水滴石穿般坚韧,正彰显出它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