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自深
作者:张俊 发布时间:2015-05-18 浏览次数:3050
诉讼潮涌的当下,耳畔常常闻听同事的自叹,“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法官,至少当不了心目中理想的法官。”确实,当梦想照进现实,才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艰辛和沉重,尤其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法治传统先天薄弱、法律信仰也相对缺失的国度,理想法官的真实影像略显模糊而抽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庸常的生活需要我们时刻修炼心性,正本清源。物质弥漫、暗流涌动的周遭,需要我们内心有所敬畏,有所依傍。行走于匆促的时光里,更需要我们颔首驻足,心海泛舟。法官当如何立世修身?如何从容地播撒兼具东方文化中和之韵的法律光辉?如何坚定地向世人阐述那些尘封在灵魂深处的法官品性、法官的生存方式、法官心灵的至高境界?殊值当代法官集体追问和共同深思。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意即水性来比喻上德有道者圣人的人格。老子认为水具有柔和的特点,甘愿处在最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完善的人格就应具有水的特性和美德,糅合水一般的款款深情,水一般的浩渺无际,水一般的柔韧坚强。有德者,应最善于立身处世,谨言笃行,秉持谦退无私、清雅高洁的品格。
《说文解字》释:“法平如水”。水是自然的起始,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文明之根。法与水自古结下不解之缘,也成为了千百年来法的基本文化象征。水性柔弱活灵,恩泽四方,无论遇到悬崖、大石、峭壁均湍流而过,无孔不入,损而不竭,如同法一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引领、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对、调和并化解琐事纷繁。
心清水现月,万里天无云。大千世界,万象风云,淡中出真味,常中识英奇,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面朝天,笑看云卷云舒,闲听潮起潮落。世间至性,平淡莫如水,法官品性,如水揽入怀。静水流深的境界,如清风缕缕,荡入胸怀,拂去世间的烦扰。静者为人处世不张扬,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不声不响而蕴藏大智慧,拥有大自在。
法官,当是经得住时间的磨砺地,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意纳万物,在追寻真善美的行程上一路欢喜自在。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无论是栖居闹市还是乡野,皆可收放自如,身体宁和、心灵坦荡,觅得身心的清凉。法官,应以平常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困境、矛盾、挣扎中栉风沐雨,不断寻找自我的智慧与内在的和平,甘食粗粝,不染纷华。温柔的面庞、坚定的眼神、朴实无华的言语是理想法官的真实写照。
水厚法官,法官当心如止水,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记得曾有友人问我:“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会选择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是做法官。”这或许就是法官自我的体认和执着,法官生命的清澈与宽宏,法官职业的炽热和深远。虽经历凡俗生活的片片断断,法官永远心智纯正,活在自己信仰的时代里,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自如地面对苍天与大地,就像那一年我在东海之滨引颈远眺时不禁吟诵的那样:
现实的彼岸,
洁净无尘的岛屿。
碧波荡着涟漪,
有一位法官,正在默默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