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过后,苏州市吴江区法院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加大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已执结相关的民生案件48件,标的200余万元。执行工作中的每一幕,都可以看出干警们的智慧与力量、艰辛与责任。

 

执行有道 老人的赡养费怎能赖

 

赢了官司,如果钱款不能到手,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法院严格依法执行,穷尽执行措施和手段,努力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使一起起疑难案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九旬老人李铁根与杨吕红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要求儿子李晓聪履行生效判决,支付寄托费与医疗费11700元。法院受理此案后,连续三次向李晓聪发出传票和执行通知书,李晓聪均置之不理。法院随即对李晓聪的存款、车辆、房产做了全面调查,但遗憾的是,李晓聪家庭负担较重,除了其拥有乡下宅基地房屋外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正当案件陷入困境之时,执行法官通过社区调查,了解到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李晓聪供职于一家国有企业,敏锐的执行法官即刻前往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查,查明李晓聪的公积金缴存状况正常,足以支付二老赡养费用,且不影响李晓聪自己的家庭生活。法官当即作出扣划李晓聪公积金11700元的执行裁定。

 

错时风暴  “躲猫猫”也叫你现原形

 

找不到被执行人,执行法官手中的正义之剑就无“用武之地”。法院在建立高效规范运作的执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错时工作制”,不辞辛苦,利用节假日、早晨、中午、晚上等有利时间段,实施“凌晨突击”、“假日行动”,到当事人家中及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寻找被执行人及线索,掀起一场错时执行风暴。

 

“要不是法官放弃休息时间,蹲点守候寻找到了被执行人,我还真不知道何时才能拿到这笔赔偿款。”当事人瞿老伯热泪盈眶,紧紧握着法官的双手。淅淅沥沥的雨夜里,法官在被执行人家门口守候到晚上十一点,终于将晚归的被执行人截获,被执行人迫于司法威慑与心理压力,悉数交付了赔偿款七万余元。

 

集中执行以来,法院利用“错时执行”共执结案件16件,彻底击垮了那些抱着“法官上班躲一躲,法官下班自在过”想法的被执行人,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扩大了会战成果。

 

弥天撒网  “老赖”慌了手脚速还钱

 

法院加强与辖区内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公安、司法、社区、村民委员会的协助配合,推进联动机制及威慑机制建设,有效维护了法律尊严。

 

王某是一家饭店的老板,因为拖欠十多万元的货款,被酒水供应商任老板告上法庭。法院受理后进行调解,任老板答应给王某一段时间筹集货款,法院对饭店的财产作出了诉讼保全。

 

但规定时间到了,任老板依然没收到货款,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王某竟对法院的传票不理不睬,经多次传唤仍拒不到庭。于是,法院准备依法对王某饭店内已诉讼保全的财产作出处理。

 

让执行法官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来到王某的饭店,竟发现该饭店包括法院已查封的财产已被王某以58万元的价格整体转让。王某的行为已经涉嫌触犯了刑法,法院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过网上追逃,王某最终在苏北老家被警方抓获。

 

此时,王某才慌了手脚,马上让家人将全部执行款交到了法院。但悔之晚矣,王某非但没赖掉一分钱的债务,反而因触犯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