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的南通, 艾叶飘香。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中央蹲点调研指导组组长、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鲍绍坤专程视察了南通港闸区法院诉前调解陈桥街道工作站。他们采取的“一审一书”进驻模式,为群众提供了贴心、便捷的诉讼服务,被当地群众誉为“家门口的法院”。鲍绍坤看后称赞不已,认为“这是一个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品牌,值得在全国推广”。

  其实,像“陈桥街道工作站”这样的诉讼服务模式已在南通遍地开花。2010年至2012年5月,南通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57247件,成功率达91.2%,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被最高法院誉为“和谐司法南通模式”。南通中院连续两年以全省考评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膺全省法院矛盾纠纷化解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省法院记集体二等功,今年3月,被评为全省优秀法院。

  司法服务超市——打官司省时又省钱

  “这主要得益于南通两级法院党组解纷重心下移,矛盾消化基层的创新工作思路。南通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总体呈现‘诉前调解扩容,收案稳步回落,调撤率高位运行,申诉、投诉指标持续走低’的良好态势。”南通中院代院长陈荣庆这样告诉记者,“全市法院最优化地将审判资源布局到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通过开展‘一院一品牌,一庭一特色’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在如东法院司法服务超市诉前调解中心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如东掘港镇德大小区的两位业主代表前来送锦旗,业主代表李文彦兴奋地向记者说起了案子的始末:

  2001年5月,海天公司和如东县东大公司签订了一份《联合开发协议》,由海天公司以已取得的部分国有土地出让权作投入,东大公司以开发资金作投入,联合开发德大公寓楼项目。

  根据约定,海天公司应在商品住宅销售后负责办理土地使用证,但是由于海天在投资土地作价时多出了73.5平方米的一块地,因这块地与建成后的小区间不易分割,而东大又不愿给付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价款进行补偿,海天也一直未履行办证义务。双方之间的纷争使业主因无土地使用权证无法对房屋进行转让和交易,原来安宁和谐的小区矛盾四起。

 
  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40户业主找到开发商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办理,也曾多次到政府集访,政府也曾召集三方进行商谈,但两开发商相互的僵持使得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业主们想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但考虑到诉讼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这事一拖就是十年。

  今年5月,如东法院司法服务超市受理了海天诉东大公司的合同纠纷,该案涉及多方利益的平衡,同时也影响另一起纠纷的解决。承办法官当即将原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找来谈话,并前往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此事。经过法官不懈努力,东大答应给付多出让土地的补偿款,海天答应履行办理购房户的土地使用证的合同义务,两起案件也得以圆满解决。

  如东县法院院长娄宏春向记者介绍,2010年3月,如东县法院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创建了全省首家融诉讼服务、诉前调解、快速裁决“三大中心”于一体的“司法服务超市”,总面积逾1000余平方米、配备了39名法官。

  记者在这里了解到,超市的一楼设置了诉讼引导、纠纷分流等11个服务窗口,承担法律咨询、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纠纷分流等28项服务职能。超市运行以来,共发送诉讼服务温情提示短信15万余条、接待当事人12000余人次,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2431件,案件办结时间由30多天缩短为1.5天,费用平均节省6成以上。

  车载法庭——成功打造全国首个无诉乡

  “针对乡村群众告状难的问题,我们组建更多的车载法庭,借鉴推广海永无讼乡经验,及时掌握矛盾动向,提前介入协调化解,争取在全市打造更多的无诉乡镇!”海门市法院院长潘建兴奋地向记者说起这番话,显得底气十足。

  海门市海永乡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被誉为“江苏的上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项目的增多,土地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类纠纷逐渐增多,海永乡一度万人诉讼率位居海门市各乡镇之首。

  由于乡里法律服务所人手少,发生了纠纷一时难以应付。海门市法院三厂法庭将电脑、打印机等必要设备搬上流动巡回审判车,组建了车载法庭。像赡养、民工讨薪、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案件,当事人只要给法庭打个电话,车载法庭就根据案情需要赶到事发地,及时受理、立案、调解,甚至可以就地执行,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办案效果。

  家住海永乡联想新城社区的朱大娘生有两子一女。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做点小生意,女儿跟她都住在岛上。乡里拆迁,政府给了他们一家3套房子。两个大套给了儿子,两个小套朱大娘自己住。后来大娘经常生病,就请一个保姆照顾,保姆的护理费由子女出。问题就出在护理费承担上,三个子女产生了分歧。

  为此,大娘去乡司法所反映了情况,司法所与三厂法庭进行了沟通。车载法庭当即决定上岛了解相关情况。在司法所的协助下,这起赡养纠纷当场得以化解。在场群众说:“车载法庭开到哪里,纠纷就解决到哪里,它真是老百姓的贴心车。”

  矛盾提前化解,海永乡五年来无一起矛盾纠纷起诉到法院,被誉为全国首个无讼乡(镇)。今年3月29日,省法院在海门召开创建无诉乡(镇)工作座谈会,推广了“海门经验”。

  片区法官——让家门口纠纷在家门口解决

  “没想到法官一个电话就能到村里来,更没想到法官还能放弃休息日时间,帮我们解决矛盾!”今年4月8日下午,在海安县城东镇新立村办公室内,经过片区法官钱军、曹凤刚等三个多小时调解,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终于心平气和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

  2011年10月18日,瓦工吴德军受储祥明雇用,早早来到储兰家修缮房屋。储祥明将手下人分工任务后,就到其他工地去了。吴德军从储兰家中找出一根旧树杆,搭起脚手架。储兰的爱人见状上前阻拦:“这树杆材质松,恐怕不能用。”吴德军不以为然。搭好后,两人站在架子上施工,不一会脚手架轰然倒塌。吴德军摔落在地,致腰部骨折。经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2万余元,均由储祥明支付。后吴德军家人多次找到储祥明,要求赔偿误工费、二次手术费、残疾赔偿金等,终因分歧太大,矛盾逐步升级。

  4月8日,是个星期天,村干部想到了法院分工该村的片区法官钱军,一个电话过去后,钱法官迅速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并带领曹凤刚、周海霞等法官一同赶到调解现场,同时电话邀请了城东镇司法助理孙震东一道参与调解。

  在现场,钱军对案件事实和责任作出概括与分析,双方当事人均予以认可。紧接着,法官和镇、村干部分头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经过3个多小时的工作,受害人吴德军认识到自身也存在过错,自愿承担一定的责任。

  这时,钱法官趁热打铁,建议吴德军、储祥明对全部经济损失按四六分成。在场镇、村干部都认为此方案可行,继续做双方的工作,最终双方愉快地接受了该调解方案。

  海安县法院院长王平向记者介绍了设立片区法官制度的初衷:“海安县系农业大县,法院每年收案万件以上,70%以上的矛盾纠纷是赡养、继承、相邻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从2009年6月开始,他们将法官全部配属至231个行政村,法官的照片与联系方式当地上墙公布,方便群众遇到纠纷在第一时间向法官进行咨询或调解。同时,固定每月首个周六上午为片区法官进村日,真正做到了家门口的纠纷家门口解决。”今年4月12日,南通中院在海安召开全面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强诉调对接品牌建设现场会,全面推广海安经验。

  在南通采访的日子,记者不时被一个个创新的举措、一串串生动的故事、一组组详实的数据所感染——崇川法院虹桥周末法庭、启东法院幸福家庭讲习班、如皋法院十户调解员、通州法官进驻村居、开发区法官工作站……这一张张司法名片,是江海平原靓丽的风景,是平安南通的和谐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