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案多人少矛盾异常突出的昆山法院执行局担任支部书记,亲历了执行员们一天的执行奔波,见证了执行工作的困苦,也见识了他们化解困难、苦中找乐的精神,在紧张的执行历程中感受到几分轻松和快乐。 

 

2013528,蓝天如洗。9点一上班,就和执行局虞副局长和姚法官带着4个案件卷宗,乘车到40公里外的淀山湖镇。一路寻找到达人去楼空的厂房,几十名主张工资的员工代表已侯在厂门口。查看现场,除了一些办公家具,已没什么值钱的设备。工人自是不满,姚法官早做好准备,将已协调一家租赁关系的韩国企业代位处理职工工资等有关事宜的意向征求工人意见,取得初步同意后马上驱车赶往韩企商议具体细节。在四处“韩文”招贴、“韩语”喳喳的办公室,竟看见书有“神爱老人”四个汉字的横匾,顺便请教了墙上悬挂着中文意思是“外部顾客感动,内部顾客满足 ……”的“经营方针”。有了中国文化的铺垫,通过翻译明确执行方案,转而回复工人代表,他们却已不辞而别。无奈,只好另约时间再谈细节。随即赶往下一执行现场。

 

在享有“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镇的司法所,和申请人一方某村委会主任等到姗姗来迟的两名被执行人,说服他们分别迁出已逾合同期的鱼塘。综合考虑被执行人目前生活窘况、鱼虾的养殖周期并兼顾不再扩大村里的经济损失,组织双方就迁出时间、完成交接及适当补偿达成协议时,已经到十二点二十分。被执行人难为情地说:谢谢法官,光为这事都跑了三四趟。

 

在镇上吃了便餐,又赶往住宅小区张贴迁让公告。对于一件一房两卖的刺手案件,公告仅是执行程序之一,接下来如何让交了首付款并实际居住的被执行人迁出房屋、又让已办房产证并一直在支付银行贷款的申请人停止信访,成为考验执行智慧的一大难题。执行工作做了将近十年的姚法官苦笑着说:多做工作呗,办法总比困难多。

 

最后一站是到“中国最美乡村”周庄。8年前,姜开摩托车撞伤邻乡的周,被判决赔偿9000余元,姜赔了1000元后即告无能力支付。经查,姜在村里以捕蛇为生,家徒四壁,外乡的妻子不知去向,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由村里资助。8年间,姜陆续拿出4000元。2013年初,周听说姜的生活境遇有所改观,姜的女儿也出嫁并养了第三代,周遂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虞副局长经过来来回回几次与双方电话沟通,终于与他们约好再谈执行计划。

 

车行至姜所在的村庄,受阻只好沿着农田、菜地往姜家走。5月底的午后阳光已有些灼人,望望乡野的蓝天绿地白墙黑瓦,也算是久居城池的一种放松。很巧路上碰到刚将上午捕的蛇出手回家的姜,定好在村委会与赶来的周一同谈。

 

周絮叨着相邻不远的姜不及时全额赔偿也没有礼节看望,很是不近情理。法官评析了案情,姜承认礼亏却无奈仍袋中羞涩无法足额清偿,还出示早上被蛇咬了已紧急处理过的伤口。最后周表示同意姜提出的2000元一次性了结这桩纠葛。正准备交接,不曾想半路杀出了周的侄子,言辞激烈得理不让,执意要周不接受2000元。虞局长回头再做姜的工作,姚法官则将情绪激动的侄子劝到屋外。两位法官的几番言语,戏剧性一幕出现了:姜一定要增加200元赔偿周,周一再表示都是乡亲不在乎这200元钱;另一厢,周侄子已心绪平静揽着姚法官的肩递香烟了。

 

双方办完了手续,村主任正巧匆匆赶来,一再感谢法官帮他们解开了多年的积怨,要请法官们吃了晚餐再走。婉谢了好意,迎着斜阳归途,大家聊着这平常的执行一天,案件周周折折,有“山重水复”的苦恼,也有“柳岸花明”的欣慰,其中个味,甘苦自知。但一个信念,再难的执行,只要用心做,总会迎来“又一村”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