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午饭”
作者:吴娅 发布时间:2014-02-13 浏览次数:2504
我的老家在四川平昌,取“平安昌盛”之意。记忆中的家乡群山耸翠,诸水流清,田连阡陌,屋宇点缀(现今如火如荼的内地二三线城市开发多少扰了那份亘古的宁静)。
每到年关,无论相隔多远,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而与人们印象中“年夜饭”不同的是,大部分四川人对“年午饭”情有独钟。一顿饭光准备就要历时数个月,吃起来自然倍感隆重而亲切。在离家求学至今的近十个年头里,每年盼望的便是“回家过年”,而最让我牵肠挂肚的,便是那顿家乡的“年午饭”。
冬月,是农户们杀猪宰羊的时节,人们从这时便开始为“年午饭”忙活了。为了制作“腊肉”,主妇们要一清早赶到集市,挑选当天最新鲜的猪肉切成大块,用盐腌制沥干水分后,再用棕榈树叶将块状猪肉、猪耳、猪舌、猪尾、香肠等分别挂在“烘肉架”上。架下用木柴生火,将采来的柏树枝丫覆于火上。肉的油脂在柏树青烟的长时间熏烤中“滋滋”作响。每当这时,孩子们总爱围在“烘肉架”下烤红薯,拨开带着柏树熏味儿微焦的外皮,香甜绵密的味道让人着实停不下来。
腊月里,人们需要准备“年午饭”餐桌上的各种佐料。川菜以其特有的“麻辣”征服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的味蕾,而成就它的,正是那各式各样的佐料。先说“辣”,光一餐饭中便包含近十种不同的辣味。豆瓣酱主要用于炒制家常川菜,其制作过程需历时约一个月,而越是陈年陶瓷老坛里的“陈酿”豆瓣酱越像老酒般香醇。辣椒油是将辣椒粉末用热油浇制而成,与熟芝麻、香菜等混合调制成独特的美味——蘸水,各式卤味只要一蘸上蘸水,就成为独具风味的小菜。泡辣椒须挑选皮厚且未完全熟透的新鲜辣椒,沥水后浸入泡菜坛子……再说“麻”,整颗的花椒与花椒粉末运用于完全不同的菜式,而自从有了冰箱,在夏天采撷的新鲜花椒便成了“年午饭”餐桌上倍受欢迎的味道。满满一桌“年午饭”所需的调料,母亲每年总是要提前好些天准备,整颗的、切片切丁的、蓉末的……
腊月二十九,无疑是一年中厨房最忙碌的一天。除了杀鸡杀鱼外,母亲必定要提前去一趟药房,抓取药材熬制成一锅香喷喷的卤水,牛肉、鸡鸭等食材经卤水熬煮过后,便成了“年午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冷碟。而小时候我过年最爱吃的,就是母亲卤的鹅中翅——肥而不腻、香而弹牙。再有便是炸“酥肉”,将精肉条调味后,裹上土鸡蛋和面粉(或芡粉),放入沸腾的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儿时的我总会趁母亲忙于厨事时,偷偷抓起碗中刚炸好的酥肉大快朵颐,母亲脸上总隐约泛起淡淡的微笑。
除夕一清早,家家户户的厨房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备战”了。小时候,街坊邻里谁家的“年午饭”一上桌便会在自家门口放起鞭炮,而除夕的第一声鞭炮也寓意新的一年有好彩头。如今虽然少了鞭炮声,可大家也都不懈怠,11点开饭已成了乡俗。除了十来个卤菜、腊味冷碟,大几个热菜外,在老家,“年午饭”总少不了一锅土鸡汤,小时候鸡汤里放的是豆腐或香菇,近年来改良成了猪肚和墨鱼。母亲说,这是家里祖上代代相传的规矩,即使是在最穷困的年月,家里省吃俭用好几个月也要在大年三十炖上一锅土鸡汤,老人吃“凤首”,孩子们啃凤翅、凤脚……
如今的我身在他乡,不能像儿时般陪伴母亲左右,准备一家人的“年午饭”,亦不能年年都跟父母同吃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但记忆中那桌热腾腾、香喷喷的“年午饭”,一直温暖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