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应随时代变革
作者:符向军 发布时间:2014-02-07 浏览次数:252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燃放烟花爆竹乃千年习俗,既增添年味和喜庆,也带来祝福与祈愿。但另一方面,燃放烟花爆竹屡屡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害,并伴随噪音、污染、浪费等有失环保、低碳、和谐的诸多弊端。
诚然,对烟花爆竹简单地“一刀切”,一禁了事,或多或少会伤害到千年民俗,让人们心理上难以接受,甚至会遭致“民族罪人”的口诛笔伐。但燃放烟花爆竹,沿袭传承民风民俗,寄寓喜庆和祝福,更多是出于一种怀旧情结,在充分理解尊重的同时更应理性对待。毕竟,禁放、限放烟花爆竹,维护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宁祥和、节约低碳、绿色环保的生存生活环境,是大势所趋。
怀旧从来不是为了复古,缅怀一种传统习俗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星转斗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要,所谓“风俗当随时代”。燃放烟花爆竹,更应注重的是除旧迎新、祭天祈年、娱乐欢庆、人情交融等精神内核的传承,外在的表现形态并不重要,不是非得以爆炸力破坏力惊人的火药材质制作烟花爆竹,现代科技的“电光石火”亦可替代。如是,则会尽量考虑到燃放所伴生的安全、污染问题以及邻居、他人的感受,这样也会得到反对者的理解和认同。
围绕烟花爆竹“禁与放”的常年争论,事关公益民生,已成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没有不变异的民俗文化。要注重千年习俗的缅怀和精神传承,也要顺应大发展的时代潮流,防止传统民俗在一些人为了摆阔、炫富、发泄等而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震天巨响、硝烟弥漫、安全事故、环境破坏中渐行渐远,这就呼唤立法的及时出台完善与执法的迅速有效跟进。
“法治是妥协的正义”,烟花爆竹的禁与放,既是争论双方的论战,也是安全、环保与传统、习俗的博弈,还是一场民俗与管理的交锋。如何顺应时代变革要求,有效平衡博弈各方的利益,兼顾社会价值与公共利益的考量,制定完善一套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加以落实完善,让人们开开心心过一个“绿色祥和的中国年”,这是对社会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考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