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丈夫”QQ一闪 国内妻子被骗3万
作者:马俐 发布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307
一台电脑、一个QQ号、一张银行卡,就能实施诈骗。近日,吴中法院审结一起通过木马病毒盗取QQ号进行诈骗的案件,被告人韦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为致富网上自学骗术
南宁小伙韦某家境贫寒,而女友家比较殷实。为了多赚些钱,早日和女友稳定下来,韦某苦苦思索快速致富的办法。2013年5月,他在网上发现了一个门路——QQ诈骗。
韦某在网上联系到一个银行卡卖家,以每张400元的价格买下三张户名为“王明”的银行卡,又搜索到一个木马网站,缴纳300元/月注册成为会员后,就能获得带有盗号木马的网页链接。
韦某用新申请的QQ号大量添加好友,然后给每一个好友发送信息“你是否认识这个好友,还记得他/她吗?”后面附上带有木马的网址。若有人点击这个链接,韦某就能看到对方的QQ密码。最后只需登录这个QQ,选取看似关系密切的好友,编造各种急需用钱的理由,就能诱骗对方汇款。
有图不再有真相
2013年6月11日上午10时许,丁女士在家中上网,在国外的丈夫突然QQ联系她:“朋友的父亲在国内得了肺癌,急需手术费。这里转账不便,先帮忙汇3万过去,过两天还你。”“你是谁?”丁女士心生警觉,对方主动打开视频,画面中出现的赫然是丈夫。视频几秒后被断开,“丈夫”催促道:“快去汇款吧。”丁女士不疑有他,到柜员机上转了3万元给“王明”。随后丁女士给丈夫发了条微信,丈夫却不明就里,她这才知道自己受骗了。
视频中怎么会出现丁女士丈夫的脸?原来,丈夫曾经在两天前打开韦某发送的链接,发现网页上的人自己并不认识,韦某就提出要视频确认,并趁机录下了一段画面。在丁女士怀疑时,韦某立即打开视频播放这段画面,轻易博得了信任。
不法分子瞄准国外QQ
庭审中韦某交代,他一般会选择所在地为国外的QQ为盗号对象,去诈骗他们在国内的亲友。一是因为国际长途电话话费高昂,受害人一般不会通过电话核实情况,诈骗行为不易被揭穿;二是由于时差因素,QQ主人休息时,犯罪分子才登录他们的QQ,由于密码未被更改,有时QQ主人甚至察觉不到号码被盗。
法官提醒:广大市民应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网站、文件或邮件,防止病毒入侵。如果有人通过QQ要求汇款,一定要与对方电话联系或当面核实,切不可仅凭QQ留言就轻信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