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法院搭建便民平台惠万家
作者:朱来宽 发布时间:2012-06-19 浏览次数:346
今年来,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法院把司法为民作为审判工作的着眼点,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把司法为民落实在审判上,积极创新司法为民、便民、惠民、利民措施,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谱写了一曲“人民法官为人民”之歌。该院为此建立五项机制打造司法便民平台。
便民诉讼大厅——导诉、信访、立案一条龙。为倾力打造亲和、便民、温馨的诉讼氛围,近年来,宿城法院设立了设施齐备、功能齐全、气氛温和、宽敞明亮的便民诉讼服务大厅,对当事人前来法院咨询、立案、交费、诉讼、执行、信访、联络法官等事项实行“一条龙”服务。大厅里开辟了当事人休息区,设置了电话、饮水机、资料架、导诉台、触摸屏、显示屏等设施,可以为前来寻求帮助的当事人提供十分便利的服务和帮助。截止目前,该院受理各类案件4436件,同比下降6%;审执结4212件,审执结率为95%,涉案标的1.2亿元。接待前来立案和寻求法律帮助的群众约1200余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14.58%。
巡回法庭——法官进社区、进乡村。5月15日上午9时,今年78岁的张大妈在法官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进离他家不远的张庄社区活动中心——这里已经被法院布置成“临时法庭”,并不宽敞的活动中心这时已经坐满了前来旁听的居民。等老人在原告席上坐稳后,法官宣布正式公开开庭审理老人状告三名子女赡养纠纷案。
当着家坊邻居的面,法官查明了案件事实,并当庭主持调解,三个子女今后每人每月给老人150元,仅用了30分钟,一起家务案得以调结。张大妈连声感谢地走了,旁听群众议论着离开。
“养儿防老,不养老人怎么行。”60多岁,一辈子没打过官司,也是平生第一次旁听庭审的王大爷说,“法院得多来农村开庭教育教育这些不孝顺的孩子。”
“走出法院办案、深入社区开庭、走进田间地头调解”,如今已经是该院法官保民生的生动写照。他们的身影在社区居民、乡村百姓心目中一改往日的陌生、疏远、排斥甚至畏惧,越发让当事人感到亲切、随和、心里踏实。今年,该院依托 “社区法庭”、“巡回法庭”、“巡回审判点”、“诉调对接工作站”等,选择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婚姻家庭、小额债权债务、相邻关系等案件,深入社区、乡村巡回办案130余起,巡回开庭32场次,进村、入户调解民事纠纷200余件,无一起矛盾激化。
调解优先——创新调解机制、提高调解率。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恢复到原本和谐的状态,是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共同的良好愿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该院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要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把调解优先原则贯彻落实到每一起民事案件中,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诉讼调解、委托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妥善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法官在办理案件时,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员和社区工作者了解情况、贴近当事人的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调解,为当事人讲清道理,分清是非,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彻底化解矛盾。特别是对乡邻关系、婚姻家庭、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等社区内经常出现的纠纷,先由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1至5月份,该院共审结民事案件2301件,其中45.66%通过调解予以解决,调解结案率同比上升了10%;委托妇联、人民调解组织等调解民生案件10余件,也都做到了案结事了;在涉及到刑事犯罪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中,加大了对赔偿数额的调解力度,95%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害人都及时拿到了赔偿款,使绝大多数受害人“流血不流泪”。
判后答疑——赢的明白,输的心服。诉讼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裁判文书的制作需要使用法言法语,可能有些当事人在阅读和理解时会有专业层面的障碍。为此,该院制定了《宿城区法院关于判后答疑的若干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法官为自己进行判后答疑。规范“判前辩法析理、判后释法答疑”,是宿城区法院加强对当事人诉讼指导、帮助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消除当事人的疑惑和不解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判后答疑,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92.64%。
快速执行通道——执行110、分段集约执行、错时执行。 “第一时间掌握线索,第一时间出动警力,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是宿城区法院“执行110”的真实写照,去年,该院通过这一快速反应机制,接到当事人举报线索121次,当日执结案件52件,和解31件,实现了执行工作的夜间和节假日“全天候”在岗。今年,该院结合执行工作特点,创新执行工作方法,在规范运行分段集约执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错时执行工作机制。5月30日凌晨4点,执行局联动小组在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王士勇的带领下拉开该院错时执行工作序幕。此次行动,21名被执行人被依法传唤至法院处理,其中15人全部履行完毕法律义务,执行标的50余万元,剩余6人与权利人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及时有效维护。今年共执结1097件,执结标的额5263.77万元,执行到位率达到92.31%。清理执行信访案件57件,有效解决了一批执行“骨头案”,执行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