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海陵法院法官多次组织调解,徐某诉李某离婚纠纷一案终于尘埃落定:徐某与李某离婚,孕检时已发现异常、身患先天性疾病的徐某某由徐某抚养,李某从2014年起每年给付婚生子徐某某抚养费6000元,直至徐某某年满十八周岁;徐某某年满十八周岁后的费用由徐某自行负担。

 

徐某与李某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 2007年李某怀孕,家人可真是欢天喜地,不料孕检唐筛排畸检查时,医生告知徐某、李某检查指标异常,胎儿有患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沉浸在怀孕之喜的徐某、李某陡然被浇了一盆冷水,与家人商量后,家中形成两派意见,一派主张检查异常,应当流产;另一派主张父母、家族均无遗传疾病,指标异常仅说明存在患病可能,未必就一定患病。最终,后一派的意见占了上风,期间,李某多次赴南京检查,相关指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谁知,孩子一出生便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在孩子一周岁前,李某、徐某几乎全部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家庭不堪重负,而医生关于彻底治愈的诊断意见也让小夫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当孩子再一次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发作时,李某、徐某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分歧,最终,李某携孩子回娘家治疗,治疗后的孩子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然而客观上因先天性疾病发育迟滞,李某与徐某也因此感情越来越淡,最终,徐某起诉要求与李某离婚,经过法庭多次调解,双方父母亲戚反复做工作,最终达成了离婚的调解协议。试想,如果孕检异常能引起双方的足够重视并听取孕检医生建议采取措施,或许,李某、徐某的婚姻不至于走到分道扬镳的这一步。

 

法官寄语:随着婚检、孕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很多信息在事件变得更坏之前就被得知,也为当事人采取措施留下了一定的余地,然而,少数人对于检查指标异常心存侥幸,为家庭、孩子的未来埋下隐患。忽视孕检指标异常,说小了,关系一个孩子、家庭的未来,说大了,关系到全民族人口的整体素质,望适婚适育人员能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