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海(化名,14周岁)收到的不光是少管所的释放通知书,还从马法官手中接过一张入学通知书。在经历了一年六个月的“高墙”生活后,眼前的“双喜临门”对小海及家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喜悦。他们眼眶湿润,无法穷尽对法官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

 

一年半前一念之差  花季少年投毒获刑

 

2012422日,淮安市淮安区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海(化名,14周岁),晚自习期间因老师没收其手机未还,担心父母责问而心生怨恨,第二天,小海趁人不备,将其事先从自家厕所内所获取的 “呋喃丹”(高毒农药)投放到该中学食堂的汤桶内,致60余名学生和1名食堂工作人员不同程度中毒。

 

案件经淮安区法院少年庭审理后,认为小海出于个人报复泄愤的目的,在学校食堂的汤桶内投放高毒农药,致六十余人发生中毒症状,危害公共安全,最终以投放危险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判决生效后,小海被送往了镇江市句容少年犯管教所改造,因一念之差,小海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离开家乡爹和娘,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课堂。

 

各方人士温情帮教  少年悔罪重新做人

 

该起投毒案在学校和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影响。承办法官认真查阅起诉材料,充分做好庭前调查,分别到小海学校、家里和看守所全面了解情况。马法官知道小海性格内向、脾气倔强、“重感情”后,邀请了区关工委领导、心理老师和小海的父母一起参加“圆桌审判”,面对和蔼可亲的法官、朝夕相处的亲人和温馨的法庭氛围,小海承认了犯罪事实,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小海在少管所的生活改造牵挂着少年庭法官的心。一年来,法官们和曾经参与过此案的社会人士三次“探监”,给他送去生活用品和鼓励关怀。得知小海在改造期间,积极主动,表现较好,还争取到了一次减刑的机会,马法官感到十分欣慰。

 

交谈中,法官了解到小海想出去后继续念书,做个有用的人,在今年中秋节回访时,还特地带了几本初三年级的课本给小海,让他不落下课程,待服刑期满继续回到课堂中。

 

爱心法官多次奔走  力助少年重返校园

 

帮助小海重新返回课堂,是马法官给小海的一个承诺。考虑到原学校熟悉的一切会让小海重新回忆起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加之原校方对接受小海返校复学也表现出难言之隐,马法官便开始重新“物色”别的学校,在奔走了几家学校后,马法官感觉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这几家学校并不乐意接受这个“问题少年”。

 

“不能放弃,一定会有转机的。”马法官内心很坚定!他随后与区关工委联系,为小海返校的事多方奔走,数次去到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希望教育部门对这个曾经迷失的青少年不歧视、不区别对待,在学习和生活上尽可能的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在各方关心和努力下,终于为小海联系到了一所当地的爱心学校。在开学前夕,少年庭法官们还为小海办好了上学的一切手续,拿到了那张来之不易的入学通知书。因小海家庭比较困难,爱心学校还为小海减免了一年的学杂费,减轻其上学的各种负担。

 

在接小海回家的途中,马法官鼓励小海,希望他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新的开始,重新树立信心,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大家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