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萍是继谭彦、宋鱼水、李增亮之后,我们法院队伍中又一个推向全国的活生生的新时代楷模。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心系群众,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诚挚而温暖的亲民、爱民、为民情怀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其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陈燕萍工作法”也成为新时期人民司法事业的宝贵财富。做到心系群众不难,但能做到始终如一地心系群众,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则不易,而这正是人民好法官的衡量准则之一。

 

一、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关爱群众

 

在陈燕萍眼中,法官不是单纯适用规则的法律工作者,也应当是一个承担治理、管理、引导责任的社会工作者。为党执掌好司法权,代表着党在人民群众的执政形象,落实着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影响着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人民法官是党通过司法途径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法官,要深知法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官必须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掌权,要明确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把人民群众装在怀中,把善待百姓记在心中,把为民谋利印在脑中,把为民解忧握在手中。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板着脸办案只能是我们法官的外在形象,而法官的内心必须充满对人民的热爱和温暖,要对老百姓给予应有的尊重,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去办案。

 

二、以不倦的钻研精神深入群众

 

做平民法官不是说法官可以平庸,更不是否认法律的专业性和法官的职业化建设,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对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陈燕萍虽然不是根红苗正的科班出身,但是她以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习法律知识。她的床头边、办公桌上、皮包里到处都放有法律法规、案例选集等读本,不管多晚到家,都要看上一会儿。她随身总是带着个笔记本,随时把办案的感受、同事的经验、群众的意见、领导的指示记下来,反复琢磨提炼,总结经验。她还注意学习靖江方言,能听、会说最土的当地话。为了了解风土人情,她经常琢磨几乎失传的”变文”,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里熟悉当地文化习俗。在办案中,陈燕萍经常积极主动去引导、去调查、去勘验现场。她常说,”掩盖的事实不会主动浮现出来,要对百姓还以公道,就要想方设法把它挖出来。”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法律知识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习陈燕萍坚持能动司法的指导思想,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深入查访事实,尽最大努力追求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统一,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的公正执法,定纷止争,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三、以亲民的换位思考意识贴近群众

 

司法为民是法院新时期工作的宗旨,是党和人民对法院的期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立足之本。那么,如何让司法真正来为民服务呢?多年来的审判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司法为民的问题并不难,法官只要深思一下,与当事人换个位置再想一下,自觉抵制”官本位”思想,力戒官僚作风,司法才能更好的为民。在案件审理中,陈燕萍能娴熟地运用换位思考的心理学方法,细心观察当事人的面目神情、心理状态,设身处地为双方当事人着想,同时引导双方当事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贴近群众、增进理解,为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做到让人民满意,就需要我们的法官有一颗平常之心,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当事人就是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怎么办?要学会以群众角度看待问题,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佳切入点,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四、以灵活的创新意识服务群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机勃勃、事业兴旺发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法院队伍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人民法官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顺应形势变化,紧跟时代潮流。陈燕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法律解释、漏洞补充和法律拟制等方式,创造性地适用法律,早在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颁布之前,就在靖江判决了首例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法律是死的,而法官是活的,在我国司法国情条件下,机械套用法律条文,片面强调法律效果已不符合时代潮流,新时代的法官在解决纠纷中,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主动找准法与理的一致点、法与情的结合点、法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点,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和谐统一。

 

五、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群众

 

法官是一个神圣的名词,她具有特殊的含义。她是正义的象征,是公平的化身,是法律的忠实卫士,是人们鞭笞邪恶的寄托,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荣誉。法官要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人民授予的权力,就不仅要有丰富娴熟的法律知识,而且还应具备良好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永远铭记:”没有比问心无愧更舒服的枕头,幸福最牢固的根基就是心安理得。”陈燕萍作为一名优秀法官,具有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职业操守,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司法良知,秉公办案、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正直善良、充满爱心的个人品质,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深受群众感动,使众多的案件在法官的感化中,互谅互让,达成调解。我们要学习陈燕萍的真心、真情、真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群众,赢得群众的深厚感情,构建一个和谐良性的司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