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助推园区“二次创业”的辉煌
作者:张羽馨 覃华炜 发布时间:2010-05-25 浏览次数:516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战略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开展了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的“二次创业”。作为司法保障的生力军,苏州工业园区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创新服务举措,通过能动司法依法保障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助推园区“二次创业”辉煌。在苏州工业园区法院采访,记者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充分感受到法院在开展依法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中的辛劳付出。
贴近服务 征询司法需求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战略下,苏州工业园区里的各类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将新型经济发展引擎开足了马力。今年以来,工业园区集中开工开业的活动接二连三: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奠基启动、方正国际开业、中国光伏能源科技签约落户、富士通研发中心运营、惠普苏州软件外包中心落户、艾曼斯工程塑料公司举行开业典礼……目前工业园区已聚集了3000余家外企,160多家研发机构。
今年4月,交通银行等5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向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发放了园区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000万元,创下国内专利权质押贷款单笔金额的最高记录。在公司上下还在为这笔贷款资金的注入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园区法院的法官已经主动走进了宝时得公司,深入了解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的动机、进程和效果,和宝时得公司高管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此类融资方式对司法实践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实践案例,帮助企业在盘活资金,扩大生产的同时避免诉讼风险。
为保障园区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园区法院延伸司法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各类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送法服务。法院通过对涉企案件的审理,建立宏观经济形势案件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加强对大案要案的跟踪管理、分析调研,对影响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企业管理薄弱环节、法律认识误区等编发司法建议,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在走访调研中,向企业发放《能动司法联系手册》和《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六十项提示》,就企业合同签订、企业管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宣讲。一线办案法官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法务专员一起探讨公司案例,主动征询企业发展的司法服务需求。
履行职责 尽力排忧解难
5月8日,园区法院收到一封来自著名运动品牌adidas(阿迪达斯)公司的感谢信,该公司大中华区总裁Christophe Bezu在信中这样写道:两年来,全国各地法院为我们挽回了经济损失近120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园区法院就为我们挽回了经济损失近500万元人民币。民二庭法官在我们与北京嘉洋贸易有限公司、广州芬先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案件审理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和法律洞察力,公正、公平、高效地解决了争议;在与厦门帆一服饰有限公司一案的执行中,执行法官不厌其烦地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依法穷尽各种法律措施,令该案得以最大程度的执行。这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园区良好、健全的投资环境和有效的司法保障。
在采访中,法院民二庭陈静英庭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阿迪达斯公司系列案件的相关情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阿迪达斯公司不得不面对部分销售商拖欠货款、拒绝履行合同等违约纠纷,并诉至法院。园区法院受理相关案件后,克服“案多人少”的困难,根据该公司的申请,第一时间赴上海、北京、厦门、深圳、武汉等地采取保全措施,甚至在临近年关的时候,办案法官仍多次往返保全地,一丝不苟地完成保全工作。因为保全措施及时到位,为案件的快速解决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大部分案件得以通过调解或撤诉的方式结案。
能动司法 展现审判艺术
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把相对过重的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结构,谁转得早、转得实、力度大,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有优势。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江苏)有限公司(“AQAChina”),作为一家服务型企业,专为企业进行TS16949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其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并全面负责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的所有AQA业务。但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少数客户拖欠认证费的违约情况,公司多次催讨无果后只能诉至法院。
法院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此类型的纠纷数量较多,纠纷金额相对较小,少至几千,多至1万,若全部案件均经过保全、鉴定、审理、执行等司法程序,即使公司的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护,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公司运行成本增加,公司资源大量消耗,必将拖累公司发展步伐。如何在案件诉讼过程中使公司的合法利益实现最大化,园区法院的法官动足了脑筋。
办案法官及时与艾凯艾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及委托代理人沟通,建议其将法院已判决的个案作为催讨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个案产生示范诉讼效应,促使其他欠款企业主动履行付钱义务。果然,在法官的建议下,一直困扰该公司欠款难题迎刃而解,大量欠款纠纷在起诉之前自行化解,法院的个案判决起到了良好司法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