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淡河工程是连云港沿海开发坏境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涉及一拆迁户,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曾多次做工作要求搬迁,但这户居民拒不搬迁,阻碍了工程建设。连云法院接到有关部门的申请后,以能动司法及时介入,进行深度调查。当法官得知该拆迁户没有过渡房时,便为她联系落实了过渡房。前日下午,该院法官来到拆迁户家,通知她过渡房已经找到了,请她一起去看看,老谢看了以后很满意。昨日上午,她在执行人员的帮助下,愉快的搬进了“新家”。

 

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的快速推进,连云港东部沿海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拆迁活动,拆迁规模和拆迁面积创历史之最。在拆迁过程中,由于拆迁户对补偿金的期望大大高于政府补偿标准,加上对有关政策法规不清楚、不理解而引发矛盾纠纷,影响了项目开发,仅去年以来,就发生矛盾纠纷近百起。为破解这一难题,打造“无硝烟”的市民关系,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提升政府拆迁的公信力,连云法院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优势,全力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满足群众对拆迁政策和法规的了解需求,为广大市民全面了解拆迁法律法规和政策搭建良好的平台。开展了的普法宣传活动,编印《地管理与城市房屋拆迁法律知识100问》等15000万余份有关拆迁法律法规、安置政策以及公民依法维权等方面的知识问答手册发放给拆迁户,在街头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在繁华地段布置100余块宣传图板,将法律条文和拆迁政策写在社区黑板、墙报上,使“依法拆迁、拆迁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连云区一家开发企业老板告诉笔者:“以前,因为不懂法,签了拆迁合同存在漏洞,企业只好和拆迁户重新谈判,耽误了不少事;因为不懂法,一些拆迁户吃了不少合法权益被侵犯的哑巴亏。”如今,连云法院通过对企业普法的宣传,让老板们尝到了甜头,他们学法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自己主动学法,还邀请法官给他们上普法教育课。同时,连云法院还与东部城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情况通报机制、会商调解机制,对于遇到的事是否合法,有问题怎样依法解决,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过去遇到矛盾纠纷出现的剑拔弩张,硝烟四起的场面大幅度减少,发挥普法“灭火器”的作用。阳光拆迁、阳光安置、阳光补偿,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工作中,连云法院通过各种具体行动,协调拆迁单位,帮助拆迁户解决实际困难。2年来,该院共帮助拆迁户找到过渡房74套间,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既支持了沿海大开发,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谢敏回忆“我生病了,法官买来水果到家里看望。”无微不至地感怀,终于让政府和拆迁户之间的“心墙”拆开了,拆迁也就不再成为难事。拿到补偿金的谢敏在墟沟买了间门面房,做起了建材生意。

 

连云法院 “多做未雨绸缪的事,少做亡羊补牢的事。”连云法院院长史良成说。连云法院在服务沿海大开发中,突出源头预防,在和谐司法中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依法拆迁先拆“心墙”后建新房,连云港打造“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格局的主体,不仅密切了群众关系,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的司法环境, 而且形成了拆迁户理解拆迁、配合拆迁、帮助拆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