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 尚法 明断 精进-南通港闸法院文化长廊解读
作者:潘建明 徐健 发布时间:2010-05-19 浏览次数:1727
2010年初,江苏南通港闸区法院被最高院授予“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览港闸法院内外,法文化如春风拂面,茶香沁脾,弥人心扉。处处可见的法谚警语寓意深远,大气磅礴的浮雕壁画荡气回肠,别具风格的办公大楼庄严肃穆,精心设计的诉讼服务中心彰显人文关怀。历经数载,该院干警倾全力,集群智,博众长,奏响了法治文化的新乐章。以“崇德、尚法、明断、精进”为4个篇章的法院百米文化长廊集中了该院的文化精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解读她。
“崇德”,崇即尊崇、尊敬;德乃道德、品质。“崇德”出自《尚书•武成》:“?信明义,崇德报功”。“崇德”简言之亦即崇尚道德。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用善恶美丑进行评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这里选取了兼具传统伦理道德和现代公民内涵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和”九德,以精美的紫铜版画的形式,表达了人民法官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信念,工作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力求德化于自身,德化于职责,德化于社会。以三代领导人阐廉论政的谆谆教诲,传颂后人的古今名人廉吏事迹,干警由衷而发的廉政心声,提醒每位干警要“尊道德之规范,沐廉洁之清风”。
“尚法”,最基本意思是崇尚法律,崇尚法治。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因为,法律不仅是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体系,而且还代表着一种应然的社会状态。作为司法工作者,法官必须树立专业意识和职业神圣感,在工作中贯之以法律信仰,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不畏权、不唯上,崇尚并维护法律及其彰显的价值。这里塑造了享誉全球的十位法学家和法官的肖像,布置了中西方最著名的法律谚语,意在强调法律的规范和权威,也寓意法官应汲取世界优秀的法律思想和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效法古圣先贤,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匡扶社会公平正义。
“明断”,“明”为准确把握案情,“断”即就案情作出选择判断。意思就是明辨是非,公正裁断。自古以来,人类在通往正义、自由、平等的道路上,总是伴着纷争与诉讼前行。这里引用“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苏格拉底之死”、“会审公廨”、“马锡五审案”、“巧解桂香结”等古今中外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描述埃及法系、大陆法系、罗马法系等九大不同类别的法律历史传统,来揭示不同时期法官的审判思维和法律理念,也昭示着人类寻求正义的艰难历程。提示法官我们每一位法官要慎言、慎行、慎独,要握好手中的权力,明白断案,公正司法,为民解忧。
“精进”出自《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本为儒家为学、做事的要求和佛教倡导的一种修行方法,即要努力不懈、勇毅不退、无有疲厌。非学不得以广博,非思不得以深厚,非苦不得以历练,非钻不得以精进。现为精益求精,竭力向前之义。对法官而言,就是要随时汲取新知,精进裁判品质。这里详释了该院全体干警在改革创新、审判执行、文明创建、能动司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过程中的精彩一幕,记录了干警文娱活动中的开怀瞬间,展示了干警书画摄影作品的才华横溢,多角度、全方位的勾勒出港闸法院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司法为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