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聆听了某心理学博士的“心理与心理调试”讲座,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还颇有启迪。听讲座之前,乍看题目“心理与心理调试”,会令人产生一种疑问“正常心理的人还需要调试吗?”听讲座之后,明白了“人的心理是需要经常调试的,人的心理只有经过调试的程序才会保持健康的状态。”

 

大千世界,人生百味,失意时多,如意时少。遇到不如意时,心绪不平,心理会产生波动,很难保持正常心理状态。例如,失去亲人时的痛苦;事业不如意时的失落;经过努力还是失败时的无奈;显示金钱魁力时恰恰缺钱时的尴尬;同等条件下职级落差时的不平;被人冤屈时的恼怒,等等,牵挂、伤感、愁怨、憎恶、惋惜等许多烦恼都会占据人的心理。因此,人的心理是需要经常进行调试的,否则烦恼会时时相伴,哪有快乐可言呢?

 

烦恼来源于哪里呢?因是非得失而起,多数原因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得不到实现而引发的。

 

我们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人的思维空间却是无限大的,无限制的思维把人的心理占的满满的,而不去调试,超负荷的心理状态,怎么会有健康的心态?

 

人的心理是需要调试的,特别是不如意时,尤其要注重心态的调整。某心理学博士讲“有时,人要学会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这样会给自己以自信。”是的,有时学学“阿Q精神”,对调整人的心态还是很管用的。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这也许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方式吧。

 

我想,人的心理是不能让无限制的思维(欲望)占满的,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多去留意:明月星空,碧水荷花;时常品味: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多给自己一些宁静与安详,少一些欲望与烦恼。“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热爱生活的人们经常进行心理调试,永远保持健康的心里状态,乐观向上,这样会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