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地的官司
作者:练文 杨小英 发布时间:2011-01-12 浏览次数:1006
看到农民田间劳作的身影,常常想起那桩二分地的官司。
2010年9月的一天,一位模样斯文的年轻男子走进了法庭,说自己在田间收拾时被人打伤,要求对方赔偿。看他根本不像种田的样子,我便请他坐下详谈。
男子叹口气,说他姓刘,是位教师。既是教师,怎么又和种田扯上了关系呢?我很不解。
刘某递过手中的材料,一脸气愤地说:“你不知道,法官。我是教师不错,可我上大学前在老家分了一小块自留地,就二分地。我毕业后到市区学校上班,家里人也去同住。因为无人耕种,我便将地交给了吴某代种。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吴某又转手将地交给了周某代种,哪晓得祸患就从那个时候埋下了。”
既交给别人代种,怎么又自己跑到田间收拾了呢?我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现在菜价多贵啊,农药又用得多。我父亲就想回家把那二分地要回来,自己种点蔬菜,省钱不说,关键是绿色食品吃着放心。我想也对,便让父亲回去收田。去年7月,我父亲与吴某商量终止代种事宜,约定在8月的一天由我们当地干部多人见证交田。交田结束后,我就和父亲在田间收拾,准备种菜。”刘某边说边摇头,“哪知道,正忙着呢,周某忽然来了。他二话不说,上前抢下了我手中的铁锹,并对见证人破口大骂。我不理他,周某举起铁锹就打,造成我多处软组织受伤,我没办法只好报警。”
“派出所没给你们处理吗?”我问刘某。
刘某苦笑道:“派出所倒是处理了的,他们还多次组织我们双方进行调解,不过也没能彻底解决。只是促成我们订立了协议,双方暂时都不种田,医药费的问题起诉到法院处理,所以我就来了。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周某赔偿我的医药费及其他损失共1900余元。”
数额不大,调解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仔细翻阅刘某的诉状材料后,我决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开庭当天,双方按时到庭。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对于刘某的指责,周某矢口否认:“法官,你来评评理。田里庄稼是我长的,刘某损坏我的东西,我当然不肯。这田一直是我种的,我又没说要把田还给他。就是还给他,也要通过协商,他不能损我的庄稼。你说,我们农民看到庄稼被毁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我是为了阻止他才上去是抢铁锹的,我没打他。”
“你没打,我身上的伤是哪儿来的?再说,当时可是有很多人在场,赖也赖不掉,你必须赔偿我的损失。”刘某一脸气愤。
“地里的东西是我的,你毁我的东西,我还要你赔我呢。”周某也不甘示弱。
双方争执不下。我想这样恐怕不行,还得分头调解。
随后,我将周某叫到一边。“这块地到底是不是刘某的呢?”我问周某。
这点周某倒是承认:“地是他的,可我是从吴某手上代种的,不该由他来直接跟我要。还有,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你总得等我收了再说吧,不然多可惜。”
“听说地很小。”我又问。周某点点头:“是呀,只有二分地。”
“就二分地,庄稼能卖多少钱呀?为这点事把人打伤了可真划不来。还有,你们毕竟是邻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就不处了吗?”我劝周某。
周某低头不语,看来似有所动。再三劝解之下,周某愿意把地交给刘某,不再阻拦。不过,他觉得刘某索要的医药费太高,只答应赔偿一部分。
劝罢周某,我又转头来找刘某:“周某已经答应把地给你了。至于医药费,你有公费医疗,还能报销一些。周某钱来得也不容易,你呢,就做些让步。”刘某仍忿忿不平:“法官,我也不是为钱,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地是我的,他凭什么不让我种?不过,既然法官你这样说,我就听你的。”
双方都表了态,工作就好做多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周某赔偿刘某损失300元,而刘某则承担了案件的诉讼费。当庭履行后,双方握手言和。
送走了他们,我长吁了一口气。不过,心中仍有隐忧:农民视土地为生命,关于土地的纠纷,他们不是第一例,可我真希望是最后一例。如果大家都能互谅互让,我相信二分地的官司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