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206件,执结1155件,执结率97.8%,多项绩效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并实现执行案件“零”复议、“零”投诉、“零”上访。而我,就是负责执行工作执行局长。一年中,我个人执结961件,成为江苏省法院系统的执行冠军。想想一年的工作,给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忙。清晰地记得20091217是我最忙的一天。翻开那天的工作日志,忙碌的足迹历历在目。

 

那天是“执行会战”的第二天。凌晨4点办,我来到办公室,拿出头天填写好相关法律手续,向8名工作人员快速部署了工作,随后即带领2名工作人员向镇江新区丁岗某村出发,开始了直击老赖的集中行动。11分钟后,我们来到老赖孙某家。孙某是一起借款纠纷的被执行人,因拒不履行王某的3万元借款被申请强制执行。为逃避执行,他东躲西藏,法院多次前往执行均因找不到人而毫无结果。因此,案件拖了2个多月未能执结。17日凌晨2点零1分,执行网络信息人员电话告知孙某在家,我们便迅速行动。孙某显然没有料到我们这么早过来找他,还在睡觉。当执行人员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惊呆了。依法履行必要的程序后,我们将孙某带回单位。我耐心向他讲清了法律规定和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摄于法律的威严和出于内心的良知,孙某的思想终于松动,打电话开始想办法筹钱履行,我看事情差不多了,就交给2名司法警察办理。不知不觉,时间已经850分,该正常上班了。按照安排,今天要执行润达电子公司几起棘手案件,还要参与协助解决该公司的拆迁问题,我便开车前往。

 

9点零5分,我赶到镇江润达电子公司。该公司是一个500多名职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08年下半年后经济效益大幅滑坡,经济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急骤上升,仅一季度,法院就受理执行案件50余件,涉案金额近800万元。我分析着该公司面临的种种执行环境,寻找妥善解决的对策。目前,该公司不仅有债务纠纷,而且承租的厂房在拆迁范围内,全面停产在即,职工人心浮动,如果强制执行,不仅不能保护债权人利益,相反还会造成社会动荡。兼之企业经济困难,政府拆迁谈判也会陷入僵局。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最后决定先保全资产,再召集全体债权人,告知企业近况,争取各方理解,促成执行和解。方案定后,我当即查封了该公司全部设备,保全资产。忙完了查封,马不停蹄地到公司负责人办公室与参与对该公司厂房的拆迁事宜,我着眼稳定,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建议。最终达成了政府帮助该公司另行租赁厂房供其腾仓继续生产,并给予拆迁补偿65万元的协议。忙完润达电子公司的事情,时针已指向1223分。

 

匆忙赶回单位,径直去食堂吃饭,刚端起碗,电话就响了,一接通,就传来对方焦急的声音,说是大路镇某村一被执行人(申请人儿子)要拿刀子捅申请人。我赶紧扒拉几口饭,又往大路某村赶。

 

1231分,我见到了该起家庭纠纷的被告儿子任某某。这是一起积怨已久的家庭纠纷。被告儿子10多岁就被父亲任某赶出家门,在社会上流浪,曾几次被判刑。三十岁后娶妻生子。后父母年老,将任某某唤回同住,任某也拿出准备砌房的钱,装修了父母的房子。六年后暴发矛盾,父母诉至法院,法院判决任某某一家迁让。任某某扬言要找父母了断。经了解,基层组织及绝大多数村民都认为,如果强制执行,定会发生流血惨剧,而任父母却坚决要求法院执行,甚至扬言上访。我几次前往,均未找到任某某。没想到,任某某那天出现,且行为过激。我劝阻任某某先放下刀,将双方当事人喊到村委会,与镇、村、村民小组干部、当事人亲戚,以及任某退休单位领导一起,耐心做双方的工作,融法与情,讲法析礼近4个小时,双方终于和好。

 

返回单位,已是下午4点,等待我的是一起40余名职工讨薪事件。镇江英之鞋业公司是家日资企业,因金融风暴而突然关闭,投资人下落不明,拖欠四十余名职工工资20余万元而引发。我从海关了解到,英之鞋业虽已关闭,但投资人仍以公司名义进出口货物。当日,恰好一批货物进入英之公司,但马上就要转移。我当即组织人员,驱车四十公里赶往,迅速查封了即将转移的货物,迫使日商出面支付了全部案款。返回家时,已经晚上9点。

 

我躺在床上,回顾我这一天,颇有感慨,执行工作,看似不起眼,却紧紧关乎着政府的工作、群众的利益、企业的生存,能为他们排忧解难,累是累点,但收获更多的是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