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领导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手段、何种渠道,但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围绕目标,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发挥潜能,以个体作用的最大化,实现整体工作的最优化。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管理、创新管理?从主持金湖法院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教育、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和注重引导。

 

一、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强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不断增强干警政治意识、提升干警执法理念作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执法公正的法院队伍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

 

围绕服务大局抓教育。坚持执行和落实政治学习制度,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增强广大干警大局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干警进行党的大政方针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干警参观和学习工业强县、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典型,使干警了解把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工作重心,熟悉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基层组织在建设和谐新农村方面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参观学习,让干警站在全局的角度审视和思考法院工作,“跳出法院看法院”,不断树立和增强大局观念。

 

立足转变作风抓教育。积极开展宗旨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干警队伍的作风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开展“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教育干警进行换位思考,进一步强化干警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组织开展“五联挂”司法服务活动,主动深入辖区基层征求意见,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突出司法能力抓教育。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把深化教育培训与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促进审判公正高效紧密联系起来。开展集中庭审观摩活动、“民事案件调解能手”和“调解工作先进单位”争创活动、优秀裁判文书展评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强化学习培训效果。

 

二、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努力提高队伍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们以建立科学、规范、充满活力的队伍管理机制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队伍管理水平。

 

完善制度,严格考评,不断加强队伍管理规范化建设。对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补充、修订和完善,汇编成册,使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大力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岗位目标管理体系,构建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有效激发干警的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人员结构,不断增强法院队伍活力。稳步推进机关机构、人事改革,实现司法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在机构设置方面,进一步理顺了法院机构职能,使法院的机构设置更趋合理。在改革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方面,积极推行岗位交流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建立竞争、公开、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新风正气,人事改革工作实现了平稳顺利实施。近年来,通过述职测评、缺位竞争、轮岗交流、优化组合的办法,使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实施分类管理,不断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通过调整机构设置和精简编制工作,对法官、书记员、法警及司法行政人员实行不同序列和分类管理,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管理和考核方法。对审判辅助人员及行政人员要用行政管理方式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单独考核,通过先分类后分层次最后定编的做法,把他们从法官队伍中逐渐分离出来,其职能是为审判提供服务、保障功能,从而推动法官队伍向少而精的方向迈进。对法官的管理要从有利于其公正、独立人格的形成上落脚,在法官管理中最需要落实的是法官的裁判权,而不是行政权。

 

三、强化意识,提高效率,发挥行政管理的后勤保障作用

 

构建和谐司法环境光是靠抓好审判和队伍是不够的,还必须抓好内部事务即司法行政管理,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抓好司法后勤保障。

 

突出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财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重要作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尤其是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案件流程管理、司法统计、信息资料、归档等传输、查用、跟踪、监督及资源共享方面的运用,提高管理效能。通过制定院务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定《用警规定》、《档案管理工作若干规定》、《车辆管理制度》、《来客招待制度》等二十余项管理制度,对法院司法警察、后勤管理等工作进行细化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显著提高。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院务管理,从院领导班子到普通干警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起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干警廉洁从政、公正执法。实行院务公开制度,通过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促进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了解,干警廉洁自律自觉性得到提高,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