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做支点 撑起神圣的天平
作者:吴丹 发布时间:2010-03-03 浏览次数:1075
带着兴奋与盼望我来到了法官培训学院,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想每位奋斗在第一线的承办法官们在办理第一件案件的前夕都会有着相似的感慨与不安。我面前的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即将启程的我却有些举棋不定。
记得当我第一次站在庄严肃穆的法院大楼前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是的,能够学以致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已经足够让我自豪。
法院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充实。我牢牢记着庭长的告诫,“干不好书记员的工作,就做不成好法官”。是的,书记员再苦,和那些肩负着重任的法官相比,我们没有心理负担。立案、开庭、报结案、调查、装订卷宗……生活很忙碌,工作很琐碎。初接手工作时,错误百出,法学理论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我幸运地遇到了很好的领导,耐心而严谨,手把手地将我从一个连传票都不知道怎么写的新人,调教成业务熟练的“熟练工”。实践出真知。每一天对我而言都不仅是业务知识的积累,更让我懂得统筹安排,有条不紊。
法院的工作经历让我看到了人情冷暖,被现实的社会所震惊。我看到决意离婚的母亲从蹲在墙角默默哭泣的孩子面前冷酷地走过;看到亲兄弟为房屋滴水檐高低而大打出手;看到老泪纵横的老人为索要赡养费将亲生子女告上法庭;看到曾经花前月下的情侣因讨要婚约财产而相互辱骂……这些是在其他行业无法接触到的,而妥善地处理这些纠纷却是我们的工作。从刚开始的长吁短叹到后来的见怪不怪,这样的工作环境逼得我们对人情的变故有些像医生看待死亡一样麻木。我们看惯了争吵与背叛,越发感受到宽容在人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于是,调整心态和情绪便成了每位法官的必修课。根据心理学专家统计,我国司法干警的心理健康状态让人堪忧,这是法官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我崇拜老法官用法律思维看待问题的敏捷,剖析权利义务关系时的缜密思维。经过磨炼,现在的我也不再盲目地凭感觉发表意见,懂得了凡事以事实和证据说话的原则。我会同情被丈夫抛弃的妻子,痛骂不孝的子女,谴责无情的父母,鄙视见利忘义的朋友,但我依然会告诉他们败诉的结果。法律在法盲面前冷酷而残忍,而法官在人情面前是孤独地,这是天平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看到了作为中国法官的艰辛与高尚。我们的法官不是头戴乌纱、背靠“明镜高悬”断案子的“大人”;也不是头戴假发、高高在上的洋法官;他们没有国外法官的高薪水,没有国外法官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是一颗公平正义、甘守清贫、司法为民的心。每接手一件案件,他们都会仔细研究案情,寻找突破点;每遇到一个态度蛮横的当事人,他们都微笑以对,安抚情绪;每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他们齐心协力,全力控制局势;每看到弱势群体当事人,他们还会伸手援助……我们的法官是用逝去的青春换取当事人的微笑,用健康的身体匡扶廉洁正义,用牺牲的天伦之乐坚定心中的信念,在清贫与孤独中行使着法官的职责。
是啊,为了让法治的理念根深叶茂,让公正与效率植被万家,一代又一代的法官在用殷殷心血和滴滴汗水诠释新时期人民法官职业道德的真谛,把一生融入清脆而恢宏的槌声之中!我不禁问自己,准备好了吗?够资格了吗?我将孜孜不倦地学习,学习我的前辈,用毕生的经力撑起那金灿灿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