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好离国际最好还有多远?
作者:杨清清 周陈华 发布时间:2012-05-29 浏览次数:1212
“目前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历史最好时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在昨天举行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指出,3年来有关机构乳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05月28日《京华时报》)
《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出台的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对于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信心不足,消费者用金钱向国外同行投了赞成票,相应地就是对国内产品的间接否定。可见,自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又陆续爆出关于国产乳制品的负面新闻已经严重动摇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可以说余孽犹存,阴影尚在。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的产品首先要保障其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食品企业更是如此。因为它直接关乎千家万户的健康,诸如毒奶粉事件就是从娃娃开始毒起,祸害的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未来。因此,对于任何有一丝嫌疑的产品人们就弃之不用都是可以理解的。
国内产品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消费者剩余,反而带来了负担,包括是生理疾病、心理困扰和维权困难等等,这正说明国内乳制品是有原罪的。当下,乳制品的市场份额被外国产品占领,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符合法律规定和市场规则,应当看到这个客观事实。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企业面临的是来自全世界企业的竞争,欲在市场中占有并扩大份额仅依靠“提倡国货”的口号或炒作民族主义不仅不太现实,也不符合时代潮流。要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始终将产品的安全合格作为自己的天,一丝一毫一刻都不能有任何疏忽,否则企业命运面临的选项是唯一的,就是死刑立即执行,不可能是死缓,更不可能是有期徒刑的戴罪立功。
再看看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报告,所谓的最好其实是“历史最好”,顾名思义,这是自己与自己进行的纵向比较,而中国乳制品的起点本来就很低,没有发掘后发优势反而演变为后发劣势,始终不能彻底消除消费者心中的恐惧与不安。
如果放眼全球横向比较,我们离“国际最好”还有多远?不得而知。但我们相信,消费者信心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内所有的乳制品企业从零做起,以一颗虔诚的心恪守最基本的职业底线,与此同时,国家监管部门也要从严监管,严格把关,不留任何盲点,最终必然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亲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