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调解,在邳州奏起和谐的交响乐-邳州法院调解工作纪实
作者:李晓东 发布时间:2010-02-03 浏览次数:1913
2009年,邳州法院高度重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通过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采取巡回办案、到田间地头调解、利用网络视频、电话、短信调解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公正司法、民生司法、和谐司法的司法为民之路。呈现出“调撤率高、服判息诉率高,判决率低、申诉率低”的良性循环态势,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在邳州谱写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多元调解:多方联动奏和谐
任何一起诉讼纠纷中,除了典型的法律问题,都会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纠葛,要想及时高效地化解诉讼矛盾,最终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仅凭法官一己之力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邳州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与各乡镇维稳中心、交警、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组织的联系,建立诉讼与非诉案件的衔接机制,努力实现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将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减少信访的有效途径。
丁继英、王建伟等726人与原邳州大运河水泥有限公司劳资纠纷系列案件,涉及人数众多,矛盾历时时间长达16年。并先后多次到邳州市人民政府、徐州市信访局、江苏省劳动厅上访。后向邳州法院起诉,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经检察院提起抗诉,上级法院将三案指令邳州市人民法院审理。虽然是三个案件,但实际要抗诉的案件还有20多起,尚未提起。邳州市人民法院受理后,将“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合议庭一致认为,如果开庭审理,该案会产出很大的对立情绪,而且有驳回起诉的可能,作为法院可能案件结了,但当事人仍会上访不止。于是决定:案件暂时不能开庭审理,尽一切可能进行调解。决定作出后,进行了多方努力,通过检察院民行科和原审原告的代理人做工作,以钝化矛盾,降低他们的期望值;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向信访局寻求帮助,说服相关单位配合,以达到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基础;要求原审被告单位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以引起市委的高度重视。合议庭又适时向市委领导提出解决纠纷的建议,建议的提出,得到了各方当事人及市委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又经过数十次的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积怨已久的社会矛盾终于化解——市委政法委给予肯定,相关部门佩服,处理该三案,不是就案办案,不仅三案得到调解,且一并解决了其他同类型案件,使检察机关准备抗诉的其他近20个案件不再抗诉。最终圆满的化解了这场长达16年的劳动争议纠纷。
全程调解:和风细雨解民忧
法院司法的一个重要宗旨和终极目标就是给人民办实事,帮人民解忧愁。为了在具体办案中实现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达到“案结事了”,邳州市人民法院要求广大法官转变审判观念,不仅把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同时还要围绕当事人的利益需求,从全局的利益出发,不局限于为了办好眼前的案子而办案,要尽可能地在一案中实现利益的“双赢”,甚至是“多赢”。
小周年幼时父亲被杀,母亲出走,饱经苦难。但他却在对法院的信访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由于被执行人朱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妻离子散,家徒四壁,根本无财产可执,偏执的小周认为法院执行不力,屡屡上访。今年5月,邳州法院在法庭为收养的孤儿举办婚礼一事被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后,张家港市的一名孤寡老人黄某多次电话联系,希望收养法院救助的孤儿。法院党组第一念头想到了小周,院长亲自陪同小周前往张市,尽心尽力,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法院的诚心却在小周的心中种下了感动的种子。在随后的办信中,小周反过来帮助法院做其伯父和其他亲属的工作,最终,小周接受了法院为其提供的6万元司法救助基金,并表示要好好学一门手艺,尽快过上正常的生活。
就是这宁可让自己麻烦一点也要让当事人方便的出发点,一步步拉近了邳州法院和百姓的距离;就是这一件件替当事人着想的个个举措,让邳州法院一步步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重调解、润心结、促和谐、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多元化解决纠纷。这是邳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中针对当事人心理特点摸索总结出的调解新思路。由于找准了该类案件当事人的心理症结,以着重化解当事人的心结为突破口,针对并无实质利害冲突的心理矛盾进行分析、释明、引导,法庭审理的此类型案件大部分都是以调解和好、撤诉方式结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出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