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屋
作者:代西华 发布时间:2013-12-05 浏览次数:2623
这些天,心里颇不宁静,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秸杆的浓烈气味。想必是不久前禁烧的秸杆如今又死灰复燃了。难道除了焚烧之外,秸杆就一无事处,没有更好的利用办法?
千万年来,秸杆都是人们的宝物。不必说,用秸杆制成毡子保护丰收的粮食,制成蓑笠让人们遮风挡雨;也不必说,以秸杆制作纸浆用于造纸,成就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单是用秸杆铺盖房屋,就让人类从蛮荒社会走向了文明社会,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也总少不了几间茅草屋点缀其中。
这不由让我想起家乡的老屋,老屋是以木头为架,泥土为墙,秸杆为顶,冬暖夏凉。春天,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成群的蜜蜂“嗡、嗡”地在老屋的泥巴墙里筑巢、繁衍后代;儿时便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墙边玩掏蜜蜂游戏中度过。夏天,随着秧苗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燕子便成双成对在老屋的屋顶成家立业;小时总希望燕子能在自家筑巢,以祈求幸福安康。秋天,老屋便敞开宽阔的胸怀,接纳丰收的果实--稻子、花生、南瓜、山芋.......童年总渴望能美美的吃上一顿。冬天,在雪后天晴的日子,老屋的屋檐便挂着一串串长长的冰钟乳;幼年的我总是将它从老屋上扯下来当宝剑和孩子们一起练武,随着奶奶一声 “你们想将屋弄坏不成”,孩子们便一轰而散,撒下一地的笑声。家乡的老屋总是那样的安详、宁静,总是那样的一种清新、快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提升,老屋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老屋周围竖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并在它的基础上建起了乡村别墅。傍晚时分,驻立阳台,极目远眺,枯藤、老树、昏鸦、流水、人家虽依见,但似乎少了些许情调,既不清新,也没了诗中的惆怅。本想站在楼上看一看乡村的袅袅炊烟,那是人间烟火,是恬静、安详、温馨的生活,更是灵动在人间的云霭霓裳。可眼前的一切让我失望,家乡的老屋已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暮归的老牛已成了久远的记忆,乡村的炊烟也已成永远的眷念。
空暇之余,总能想起家乡的老屋。是不是我已迈入只能忆旧的年岁?那倒未必,只是想:何时社会发展不影响环境优美,废物能变成宝贝,科学发展能深入人心?